走访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园:无名功勋 万古长青
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的东北隅,长眠着一位可能不太为多数人熟知的英烈。
他曾向团支部递交决心书,“在一旦需要我的情况下,就像黄继光同志那样,为了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而牺牲自己”,后来他真的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承诺。他叫许家朋,一位被称为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
1931年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家朋乡磡头村,19岁参军,次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7月6日夜在反击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为保证攻击部队能够迅速占领主峰以血肉之躯紧抵敌人枪口以致英勇牺牲。许家朋将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在其牺牲后,他得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为传承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1957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许家朋的家乡“磡头乡”正式更名为“家朋乡”,并修建起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园。陵园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家朋乡磡头村(后更名为家朋村)的社屋山,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省国防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许家朋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馆和其他烈士墓集中迁移墓区组成。
纪念碑位于陵园的东南侧,高14米,长方体,全用花岗石砌成,正面镌刻着“英雄许家朋永垂不朽”九个大字,字径0.66米,书体浑厚凝重。背面则刻有许家朋的主要英雄事迹。碑座周围开辟了25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南端竖有许家朋烈士生平简介石碑。山脚至广场,宽2.1米的200级花岗岩石台阶铺设而上,精确的数据分别代表着许家朋牺牲时年仅21岁和他生前所在的200师团。
石阶两旁分布着其他烈士集中迁移的墓区,当地青年志愿者介绍称:“在2012年的时候,根据绩溪县民政局的要求,在家朋乡完成了集中墓区的建设。当时迁来了53座烈士墓碑,在后面的几年里又陆陆续续迁来了55座(墓碑)。2022年,也就是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园更名为绩溪烈士陵园的这一年,又迁来了24座(墓碑)。所以现在一共有133位烈士长眠于此。”
与石阶相对而望的是许家朋烈士陵园陈列馆,志愿者为前来瞻仰的游客解说许家朋和更多烈士的英雄事迹,并为他们播放许家朋的相关影像资料。此外,陈列馆内的玻璃展柜中还展示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许家朋生前所在部队使用过的冲锋号和编辑的书籍等物,壁挂的展板上也记录了在许家朋牺牲后其弟弟许家山等人前往朝鲜悼念的图文等。
据了解,绩溪烈士陵园通常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与建党节三个时段前来祭奠的人较多,一般出于政府或企业组织的祭扫活动、党建活动等等。大多数时候,绩溪烈士陵园现今长眠的133位烈士其实仍鲜为人知,有的墓碑上甚至只刻有“无名烈士”的字样。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曾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意见》以推动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创新发展,在《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英烈事迹与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因此,即使长眠于绩溪烈士陵园的这133位英烈未能将自己的姓名在史书中书写得过于浓墨重彩,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将与陵园所处的山丘一同万古长青。
在中央的指示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访客踏入绩溪烈士陵园,这都将是走近无名英雄的生平事迹,瞻仰无名功勋的新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