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杯子
- 一个富人问禅师:“我一生忙于赚钱,请问我应该赚多少才停止?”
- 2022-08-28 阅读:198
- 别人的错
- 少林寺里,一位小和尚常被师兄弟们欺负,终于有一次,他与师兄弟们大闹了一场,被师父赶出了少林寺。
- 2022-08-28 阅读:249
- 只撞三次钟
- 几个人在风景区游玩,在一处凉亭歇脚休息时,大家看见这个亭子的正中,悬挂着一口巨钟。
- 2022-08-28 阅读:208
- 只有强健才能出生
- 南非海域,距离岸边5公里的海中,有一片美丽的礁群,每当交配的季节,沙虎鲨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雌性沙虎鲨有两个子宫
- 2022-08-28 阅读:217
- 鹅为鸡站岗
- 有一农夫在山上养鸡,眼看即将丰收,鸡却接二连三地死亡或丢失。经过一番观察,原来是蛇和黄鼠狼在作怪。
- 2022-08-27 阅读:282
- 过分的谦虚,使人落后
- 一个久不被重用的年轻人,慕名拜访了清莲寺高僧普济,请高僧指点迷津。普济问年轻人:“你在工作上对自己如何定位?”
- 2022-08-27 阅读:276
- 马屁
- 有人要求觐见国王,大臣警告国王:“请当心,陛下。此人善于溜须拍马,以此取得王公贵族的好感,再骗取厚礼和土地。”
- 2022-08-27 阅读:352
- 退让的猎豹
- 有一只猎豹正在吃一头鹿,一只鬣狗闻着气味赶过来了。鬣狗先是小心翼翼地看看猎豹,然后一步一步挪过来。它每进一步,猎豹就退一步。
- 2022-08-27 阅读:248
- 孑旦的箭术
- 商朝初期,亳都有个名叫孑旦的人,他的箭术非常高超,百步穿杨也不在话下。商汤王听说了他的名聲后,就想将他招为武将
- 2022-08-27 阅读:340
- 给蜜蜂留下三分蜜
- 在非洲丛林,土人被一种小鸟引导,才能在茫茫丛林中发现哪棵树上有蜂窝。采蜜人也像藏族小伙子一样,攀爬上树,点燃干柴草,用烟雾熏驱蜜蜂
- 2022-08-27 阅读:318
- 盗马
- 古时候,伊拉克有位国王,叫阿尔马蒙。他有匹千里马。一次,一个叫奥玛的商人路过巴格达,他看到阿尔马蒙的马,羡慕不已
- 2022-08-27 阅读:201
- 去掉篮筐的底
- 据说篮球运动刚诞生的时候,篮板上钉的是真正的篮子。每当球投进的时候,就有一个专门的人踩在梯子上把球拿出来。
- 2022-08-27 阅读:299
- 害怕阴影的仙胎鱼
- 有一种鱼,叫仙胎鱼。仙胎鱼身体透明,在水中游动异常灵敏,外行人想捕到仙胎鱼,简直像摘星一般难。
- 2022-08-27 阅读:233
- 跑向山顶的高原兔
- 在我国的青藏高原2100~4000米的高寒地带,生活着一种体型较大的高原兔。
- 2022-08-27 阅读:279
- 让我们活过一个蛙卵
- 南美洲的哥斯达黎加雨林里,有一种以蛙为食的蛇。由于那里的蛙非常多,所以自古以来,这种蛇不必为食物担忧。
- 2022-08-25 阅读:261
-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后感悟
- 《云边有个小卖部》是我每每闲下来都会复阅读的一本书,更是我在高中时期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本书。书中对人公刘十三和程霜之间的故事让我对于亲情和友情有了新的认识。
- 2022-08-19 阅读:413
- 冲突的反构与奇妙的混合
- “我渴望以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乡的故事,一个更真实的被风刮过的故乡”,万玛才旦短篇小说集《乌金的牙齿》扉页上的这句话,可以视作一位藏族作家的写作自白。
- 2022-06-01 阅读:258
- 以红色文艺作品引领社会审美新风尚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
- 2022-06-01 阅读:272
- 小说的篇幅与可能性
-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的使命之一就是祛魅,将无数零散的个人经验驱散,代之以巨型的事件,而这些事件一旦被客观化和中立化
- 2022-06-01 阅读:232
- 遇见更好的自己
- 2008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继爆雷,金融海啸席卷而来。当时,我正在休斯敦,在那个闷热的夏天,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
- 2022-06-01 阅读:269
- 物候有节律,苒苒其华
- “花木知时令,鸟鸣报四时。”大自然中,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殖、迁徙,植物的萌芽、长叶、开花、结果、凋落,还有冰霜的凝结
- 2022-06-01 阅读:230
- 文学,是时间的陈酿
- 文学大家柳青先生流传久远的名言:“文学是个愚人的事业”。能从事文学写作者,应当是智商都不低,否则,何以敢操刀需高智慧的文学写作。
- 2022-05-30 阅读:267
- 如何为民营企业发展插上翅膀
- 改革开放是促使民营企业出现,得到迅猛发展并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 2022-05-30 阅读:253
- 自然文学的深度及其品质
- 自然文学或者所谓的自然写作,在很多时候看起来是一个“伪命题”,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万物之中,必定包括人在内。
- 2022-05-30 阅读:294
- 南方的细小、漫长与幽深
- 朱文颖的小说属于极难把握的一类。通常就是这样,好的小说家中有一类是透明并有整体性的,结构与戏剧性的元素就像鱼骨一样显在
- 2022-05-30 阅读:202
- 光的镜鉴与黑的思辨
- 周庆荣与我谈及《人间十影》时说:“影”不只是主体的附属,也是主体的本质上的重要证据,尤其在当下。
- 2022-05-30 阅读:286
- 现实的凝视与结构的创新
- 张学东的长篇小说以三兄妹为主体展开,以大哥顾责为主线描绘了一种庸常人生的生活路径。大哥顾责大学毕业后在城里落脚,当了一名记者。
- 2022-05-25 阅读:253
- 为城市写一本文化传奇
- 传奇,最初写的是哀怨动人的唐人小说故事,大多由软弱的世家子弟、耽于情爱的痴情女子、游魂千里的梦境组成。
- 2022-05-25 阅读:260
- 慈悲者的孤独
- 困难时期,姨爹想收养失去双亲的玉梅。但是姨妈不能接受玉梅的到来。争执中,姨妈的菜刀砍断了玉梅的两根手指。
- 2022-05-25 阅读:263
- 在平等对话中建构动物诗学
- 现代工业文明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与快捷,但某种意义上说也切断了人和诗歌赖以栖身的自然之间的关联。它和扩张的物欲遇合,更使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 2022-05-25 阅读:272
- 悖谬俗世中寻求自我救赎
- 在当下这样一个加速度奔向“元宇宙”的数字化时代,农耕文明语境下建立起来的传统乡村秩序和道德伦理已经发生了颠覆性变革
- 2022-05-25 阅读:316
- 以诗性智慧感应生存哲学
- 刘亮程的长篇新作《本巴》如同诗篇,故事就像哲学。小说不写切近的历史疼痛,而直写蛮荒传说;表面写民族记忆,其实追索人类久远幼年。
- 2022-05-25 阅读:239
- 把整个生命投入文艺学事业
- 经过漫长的等待,童庆炳老师的《口述自传》终于在今年1月出版了。作为童老师弟子,我既为他能留下这一本口述史而感到庆幸
- 2022-05-21 阅读:243
- 报告文学的文体焦虑
- 围绕着沈洋的长篇报告文学《昭通:磅礴之路》,我注意到很多评论家都谈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这种强调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 2022-05-21 阅读:254
- 文学之筋骨与诗歌的力量
- 古人言及的“筋骨”,大都指向支撑艺术形式的核心价值或是内在精神,即我们常说的精神凝聚力、思维立足点抑或更为简明的“文眼”等概念。
- 2022-05-21 阅读: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