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扇窗
在一个安静的大学校园里,秋风拂过林间小道,落叶轻轻飘落。李华坐在教学楼前的长椅上,手里捧着一本厚重的《文学理论》。他是文学院的大三学生,平日里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里,日复一日地在书本间徜徉,感受着语言的魅力与思想的碰撞。然而,最近他开始感到一丝迷茫。身边的同学们,尤其是那些跨学科修读的同学,似乎都过得更充实、更加多元。他们不仅仅是在学自己的专业课,还在接触数学、物理、经济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看似忙碌却充满了生气。
李华有时会想,自己是否也应该走出那道“文学”的围墙,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毕竟,大学是一个培养全面能力的地方,不仅仅是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打开视野,理解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
于是,李华决定去找他的导师——张教授。张教授是个博学多才的学者,曾多次在学术界讲解跨学科的融合,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李华走进李教授的办公室时,教授正低头专注地批改着论文,看到张晨进来,张教授笑了笑,示意他坐下。
“老师,我最近有些困惑。大家都说大学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地方,我也在想,是否应该辅修一些其他专业的课程,尤其是像经济学、心理学这样的领域。”
张教授放下手中的笔,目光深邃地看着李华,似乎在思考怎样回答。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华啊,大学里学习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学习’的本质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它是一扇窗,而你自己,才是决定窗外风景是否美丽的人。”
李华有些愣住了,心中充满了疑惑:“可是,老师,跨学科能让我获得更多的视野,为什么不试试呢?”
张教授微笑着点点头:“确实,跨学科的学习会拓宽你的视野,但并不是每一扇窗外的风景都适合你。你要明白,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种,方向并不一定要一味追求广度,也可以追求深度。文学,尤其是你现在所学的文学,它并不局限于‘文字’的层面。你已经拥有了观察和思考世界的方式,如果你能够深刻地理解文学,它将成为你认识其他世界的钥匙。”
李华听着,心里忽然涌现出一种温暖的力量。他低下头,沉思片刻,终于明白了李教授话中的深意。的确,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教会人如何感知人性、理解历史、感悟人生。而这些,其实是任何学科的基础。
“老师,您的意思是,我不需要去强行涉猎其他领域,而是要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专业?”李华终于问道。
张教授点点头,轻轻说道:“没错。在深度上走得更远,可能比浅尝辄止地去学其他东西,更能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独特的视角,你要做的是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而不是随波逐流。”
李华若有所思,站起身来。离开张教授的办公室时,夕阳已经将校园的每一角落染上了金色。他突然明白了,自己并不需要急于去充实自己,不必让自己被其他学科的光辉所迷惑。只要在自己的领域内专注耕耘,就能够打开另一扇窗,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
回到自己的宿舍,他重新翻开了那本《文学理论》。这一次,他的眼中不再是单纯的课本内容,而是更深层次的思考。他知道,自己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写作和解读,更是一种通向世界的钥匙。而通过它,他能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看到最宽广的天空。
从那天开始,李华决定不再为外界的声音而动摇。他将继续走自己的路,去探索文学中无尽的深度,也许在未来某一刻,那个从文学中领悟出来的智慧,能够帮助他跨越所有的界限,去理解和探索更多的世界。
就像张教授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一扇窗,而有些窗外,才是真正属于你的风景。
作者:汤心宇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那一扇窗
- 论大学文科类的学生是否有必要辅修其他专业类的科目和学习其他方面的书籍
- 01-09
- 谁亏欠谁的幸福糖果
- 入春了的天气很温暖,我和潘小语倒挂在操场的双杠上,像两只晒着太阳懒散的壁虎。
-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