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读《湘江北去》有感

发布时间:2024-02-2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电影《湘江北去》带我们重温那个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年代,有那么一群在黑暗里挣扎,在黑暗里迷茫,在黑暗里探索,在黑暗里斗争的热血青年,他们以改变国家命运为己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看完了电影后,我感到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电影的画面在脑海中一幕幕的浮现无法消去。

电影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1918年,中华大地军阀割据,乱象丛生。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等一帮湖南热血青年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一同来到北京,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之事。在老师杨昌济的介绍下,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担任临时助理管理员,在这里他结识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思想很快进入到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在北国的寒冬里,他与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心心相印,一段纯真美丽的爱情悄然萌发。毛泽东放弃赴法留学,表示要留下来研究“中国的问题”。他回到长沙,正值“五四”运动爆发,湖南各界联合,形成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创立《湘江评论》,声援北京学生运动。湖南督军张敬尧则倒行逆施,暴力镇压爱国民众。毛泽东和其他新民学会会员,联络社会各阶层,公开打出“驱张”的旗帜。“驱张运动”虽然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但是最终因为没有脱离独裁与专制政权下的军政腐败、官僚混乱的现实根源。即使提出了“湖南自治”,赶走张敬尧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三湘现状。究竟什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救国救民之道,毛泽东在努力思索。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潮在新民学会的成员中交锋,成员间也逐渐产生了思想的裂变。最后倡导教育救国的陶斯咏选择离开,从法国回来的肖子升更加信仰无政府主义,激进的彭璜四处碰壁,毛泽东与何叔衡则毅然踏上了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征途。他们犹如滚滚北去的湘江之水,汇入了浩瀚的历史洪流。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一代人的迷惘,不知道历史的脚步改何去何从。劳苦大众,没有温饱,没有地位,有的只是那无情的剥削。还记得那个全身素缟的男孩及他的父亲,我们忿忿不平。一条人命与十元大洋加两小袋粮食的交易,这就是普通劳苦大众在统治者眼里的价值。还记得那一双双渴求的双眼,那稚嫩的声音:“先生,我们何以救国?”这是一条江和一个国家青春的记忆。

电影中的主角是毛泽东和一群为国为民的有志青年,他们在那个风雨飘摇,社会动荡的年代携手在黑暗中摸索,寻找光明。他们以改变国家改变社会为己任,义不容辞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被他们的气概深深折服。

《湘江北去》这部影片中有一段内容是毛泽东等人到北京拜访杨昌济时,杨昌济对他们所说过的那些话。“吾人求学与海外,欲归国而致之用,不可不就国之情形深加研究,何者当因,何者当革,何者宜取,何者宜舍……”,还有毛泽东回忆杨昌济在讲台上所说的那一番话“一个人要有自己信仰的主义,树立一种贯穿一生的思想,一个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主义不可以……”。贯穿影片的中心我想就是杨昌济的这些话,这个剧情也是围绕这些话而展开。

还有毛泽东在李大钊先生让他去法国“留学”时,毛泽东说:“我是中华的炎黄子孙,中国少年,我一定要救国救民,就算死也值得。”这是有何等的气魄啊!他们有着舍生为国的决心,最坚强的斗志,最伟大的梦想,最适合国情的科学理论。他们救国的理想一定会成功。 

剧中湘江这群进步青年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组织新民学会,积极开展活动,从投入五四热潮运动到创办《湘江评论》,从筹备资金赴法学习,到回国后改造旧中国。他们结合我国国情在救国的道路上始终用“何者当因,何者当革”来思考国家出路的问题,最后在取舍间这群进步青年的思想上有所改变,信仰发生分歧。面对一路风雨走来的好友,他们为坚定彼此的信仰,毅然地选择分道扬镳也绝不牺牲自己的主义。

最后因为毛泽东、陶斯咏和肖子升的革命道路不同,因而走上了不同的爱国道路,我觉的陶斯咏有句话说的很好:“道不同不与为谋,但道不同不碍为友。”即使革命道路大不相同,但他们彼此的友谊不会因此而消失,他们依然是好朋友。最后毛泽东和何叔衡踏上了去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征途。

在影片中还有一个我无法忘记的画面,在电影的结尾一袭红衣的杨开慧,杨开慧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她在1920年的寒冬与毛泽东结婚,早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在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的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并坚持革命。如此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在被捕入狱后,却能够为了革命凛然赴死。她在我们的心中永存。

结合这部电影,我深刻的领悟到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是先辈们用血肉为我们创造的,我们要做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通讯员:杨芸欢)
 
作者:杨芸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好风不借力
  • 好风不借力
  •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在人生航船的行驶中,人们无不喜爱顺风顺水,希望能总春风得意。
  • 12-21
  • 重复
  • 提到重复,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机械的反复、程序化的劳作或对某种行为的照抄照搬。
  • 12-21
  • 巧诈不如拙诚
  • 东晋时期,晋简文帝司马昱登上皇位之前任抚军的时候,曾同桓温一同上朝。
  • 12-21
  •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
  • 善用兵者蓄其势,把力量聚焦于一点、专注于一点,更容易取得突破、有所成就。
  • 12-21
  • 用蛋管住鸡
  • 用蛋管住鸡
  • 春天,考恩从市场上买来几只小鸡,养在了自家院里。他希望小鸡快点儿长大,能早日下蛋。
  • 12-21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