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需要技巧

有位义工给我讲了一个他认为值得深思的故事。

几个月前,一个家住农村失去双亲的孩子与城里的一户家庭结对,城里人开着车,将孩子接到了城里,给他理了发,买了新衣,还给了一千多元钱。最后,又带他去了肯德基餐厅,美餐了一顿。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对新衣、钱没有什么概念,但对肯德基里的美味汉堡印象很深,回到家里与年迈的爷爷喋喋不休。

后来,他爷爷就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家里总是少钱,先是一元一角的零钱,后来是百元的大钞。爷爷长了一个心眼,发现这些钱竟然是小孙子拿的,更让他吃惊的是,小孙子买的东西是农村小店里的炸鸡汉堡。

义工的感叹在于,一次结对,一次奢侈美餐,打开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之中孩子的享乐之门,这是幸,还是不幸?

义工的逻辑,似乎有其道理。

看到不少义工论坛里的讨论,一些城里人将农村的苦孩子接到了城里,让他们住进装修考究的家里,让他们品尝美味的食品,其实这些孩子不仅没有感到快乐,反而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他们的内心更加痛苦。

不少义工的建议是,行善是需要技巧的,一次没有技巧的行善,几乎可以等同于一次伤害。许多义工坚持,当你无法彻底改变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孩子的命运,那么,请你不要用他们根本得不到的东西去诱惑他们,或许这是害了他们。

更有意义的事情也许不是用车子带他们进城,而是帮助他们有一天能够脸上带着微笑,自己一步一步走进城来,靠自己的能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我们的善往往出自于“恩赐、怜悯”,所以才有拙笨的善行。事实上,善远非如此,真正的大善,该是“平等、互助、友爱、共享”,是不分彼此,是一视同仁,以己之心,待人之诚。

这才是大善、上善。上善往往若水。
时间:2023-02-06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行善需要技巧
  • 几个月前,一个家住农村失去双亲的孩子与城里的一户家庭结对,城里人开着车,将孩子接到了城里,给他理了发,买了新衣,还给了一千多元
  • 02-06
  • 那就让它过去
  • 禅师挑着盛满绿豆汤的壶子,不慎掉落,壶子摔得粉碎,他不回头地继续走。
  • 02-06
  • 树的启示
  • 一棵树就挺立在你眼前,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那苍劲的躯干爬满岁月的皱纹,镌刻着风尘的痕迹。
  • 02-06
  • 不怕狮子
  • 不怕狮子
  • 一群信徒跟着圣人在沙漠中行走,突然,一头雄狮出现在他们面前,大家吓坏了,等缓过神来,便四散逃命。
  • 02-06
  • 人性的色板
  • 好多人性上的事,从道理上是解释不通的。这是人性的复杂之处,不是深邃,而是捉摸不透。
  • 02-06
  • 帮忙也是一种伤害
  • 明朝有一位叫刘大夏的大臣,在当时颇有声望和名气,不料遭奸臣陷害,被皇帝一道圣旨流放到荒蛮之地充军。
  • 02-06
  • 口才与口德
  • 祢衡是三国时期的名士,他的记忆力特别好,“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瞥闻,不忘于心”。尤其是出色的口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02-06
  • 东方朔巧见皇帝的职场启示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