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梦回长恨——浅析《长恨歌》
《长恨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王琦瑶四十年的人生岁月,初看是风花雪月的浮华,细品体会到红尘辗转的宿命。一曲长恨歌不过是赶了一场繁华,风雨飘摇中,碾碎繁华旧梦。
每个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都会根据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理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赋予作品新的意义和价值。王琦瑶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她的命运、性格和选择都成为了读者关注的焦点。不同的读者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王琦瑶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轨迹。有的读者会从王琦瑶的爱情经历中解读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执着,他们会认为王琦瑶的爱情始终是一种悲剧,因为她总是在追寻和期待中失去;也有的读者会关注王琦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变化,解读出作品对上海弄堂文化的描绘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他们能从王琦瑶的经历中看到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困境,以及她们如何在这种困境中寻求自我价值和尊严。个性化的解读不仅丰富了王琦瑶的形象,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她的命运和选择。
在我眼里,王琦瑶的人生境遇似乎印证了一句话:人生就是自己选择,然后自己负责。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岔路口,面临无数的选择,但重要的选择仅仅几次,这些选择可能影响我们的一生。无论是成为“上海小姐”、成为要员的外室、蛰居上海弄堂还是重新面对社会和生活,王琦瑶都用自己的选择和行动书写了自己的人生故事。面对她的死亡,不禁有些唏嘘。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选择的机会,认真思考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同时也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文学作品往往为读者留下了许多空白和未明示的细节,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来填补这些空白,使作品在读者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小说仿佛是一个寻梦的开始,从深沉、密集、灰暗的弄堂讲起,穿过一系列昏昏欲睡的琐屑意象之后,直到“鸽子”的出现才开始渐趋明朗。这样的安排同时又暗示了,鸽子是高高在上的类似于神的眼睛,它用来窥探弄堂里许多深藏不露的人生罪恶,以此来影射全书结尾处暮年王琦瑶的被害。然后青春年少的美妙女子王琦瑶才姗姗登场。由鸽子引出王琦瑶,暗示王琦瑶是预先有了结局才开始自己的人生道路,先有了谜底,再展示谜一样的人生故事。这样的叙事设计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为,鸽子其实隐含了一个谜,而王琦瑶的一生 就是那个谜底慢慢展开的过程。
王琦瑶是上海的影子,她代表了几代上海市民对都市生活的追忆和梦想。然而,王琦瑶的悲剧在于,当她以全部为代价追求个人光辉时,恰逢社会陷入低谷,这种个人与时代错位的讽刺,揭示了市民阶层怀旧梦的虚幻,为所谓的“上海寻梦”奏起了一曲挽歌。王安忆的《长恨歌》成功摆脱意识形态化的桎梏,她敏感地意识到,即便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呼声最高最热烈的时代里,也仍然悄悄地保存着一个潜在的、 柔软的、市民社会的上海。
“长”王琦瑶坎坷寂寞一生,“恨”生不逢时,选择一错再错,不能绽放人生之美,“歌”王琦瑶人生是一首人世沧桑,岁月蹉跎里的绝唱。
一场繁华落尽,一席梦空。
作者:李欣雅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