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实践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7-1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陆游曾在诗里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虛”。对于我们学生而言,书本知识学得再多,终究是要将其付诸实践的,脱离实践的理论注定是空谈。
古今中外,无数名人志士都强调过实践的重要性,通读完毛泽东的《实践论》后,我对此的认识又进一步深化了。《实践论》强调了人的一切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开端,“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从实践出发分析了认识的整个过程,通过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分与联系、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认识的规律性和上升性等,打破了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构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将传统的认识论提升到了实践认识论的高度。
实践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实践一定成功不了。在我看来,实践需要多次反复地进行,这里所说的多次重复并不是西西弗斯推巨石那般无意义的劳动,而是年次都有新的收获,这种收获实际上是一种认识。由此可以印证认识与实践是一组矛盾,且矛盾双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
认识源于实践,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正是经过失败与成功的多次比较,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充分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拯救民旅危亡,中国人民奋气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诸如此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政让人们意识到需要新的阶级及政觉领导革命,于是新的所级与新的草命理论在失败教训中应远而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身临其境方能感同身受,唯切身感受才可认识深刻,正如陶行知所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与行须合一,力行而后知之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能成就事业。

作者:赵雅欣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