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读《特变电工——我的大学》有感

发布时间:2023-08-2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我是一个刚刚从大学的校走出,迈入社会大熔炉并没有多少天的男生,从小到大,父母为我创造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我一直无忧无虑,直到毕业,就业的压力让我清醒的感到,自己必须要努力,必须要充实自己,现在的社会竞争愈发激烈,自己不努力,就会被别人赶超,怀着紧张的心情,我来到了特变电工新疆就业有限公司,一个早已心驰神往的国有大型企业!面试过后,主管人事工作的领导给了我一篇文章,名字叫《特变电工一我的大学》,让我回家以后好好阅读,写一篇读后感。虽然对特变电工已经有所了解,但回到家还是迫不及待的打开文章,想要了解特变电工更多的信息,想看看自己一直向往的地方,到底都有些什么样的故事。
从文章开头一直看到结尾,我一直神情紧张、严肃认真,当我将这篇文章的结尾读完之后,我的眼睛湿润了,肃然起敬!心里不禁对特变电工,更加的喜欢、崇敬、而且向往了!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做张新的电气工程师,张新通过自己的讲述将特变电工在过去二十年里的发展历程,一页一页的翻开,将特变电工经历的风雨波折、艰难险阻一呈现在我的眼前,张新说所有的往事他都历历在目,我想,正是因为他带领全场职工救工厂于危难之中,经历了种种创业之艰辛、克服了一切别人难以想象的困苦,一步一个脚印,一直走到今天,正所谓吃得苦中苦,为人上人,天道酬勤,没有一颗恒心又怎么能够办的成大事,成就大业呢?这些宝贵的人生经历,不仅让文章的主人公经受了历练,也让特变电工,一跃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大型国有电气工程公司!其中的苦、其中的甜、其中的笑、其中的泪、我想只有文章的主人公心里最清楚!看着特变电工今天的辉煌,遥想多年前的落魄,又怎能不感慨万千!
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主人公张新,在八八年初,面对着更好的发展平台,他选择留下,在市变压器厂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下,危情受命,带领全场职工,人一条心,劲儿往一处使,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仅凭着一颗勤奋无谓而执着的心,将全场职工的凝聚力空前的团结在一起,为了全场职工的出路,毅然决然,坚信只要勤奋,就一定能够挣到饭吃!凭着这颗坚韧执着的心,张新克服了银行信贷的问题,用真心劝走了债权人,保住了厂里的设备,为工厂的下一步发展,保留了基础,并且向市里领导争取到了五年的承包租赁期!盼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愿望,使张新和全场员工一起,用人拉肩扛的方式,重建厂房,在当年的六月中旬,在没有发放一分钱工资的情况下,奇迹般的完成了承包任务!扭亏为盈,在七月份,终于可以让全场职工领上工资,吃顿饱饭!
让我最佩服的是张新的大局观和决策能力,以及特变电工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他和一批工厂管理人员打破常规,在计划经济时代用于创新,通过改变分配体制入手,推动政策,使厂里人人平等,让工人们的积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使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更好的创造出红火的经营!在绕线车间大火,经济损失达17万元的情况下,临危不乱,带领全场职工修复生产车间,职工们不计个人安危,心中只想着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有这样一位身先士卒的领导者,有这样一群不顾个人安危的追随者,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不成功?这样的员工,怎么可能不受到尊敬。
35年来,特变电工踔厉奋发、创新求变,从一个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逐步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从西部边陲小城到业务遍布全球……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量级企业集团。
35载光阴荏苒,35载奋斗如歌。特变电工人用35年的时光走出一条创新求变之路,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创业之歌。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出发的原点。回顾是为了走得更远,让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特变电工的领头人——张新深情回忆,娓娓道来这35年的心路历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特变电工就像一个长大成人的孩子,羽翼日渐丰满,由弱到强,这离不开一代代特变电工人的勤奋和努力。特变电工是一堵坚实的墙,它保护着特变电工中的每一个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果我能够有幸加入特变电工这个大集体,我希望我也能用我自己的所学,为特变电工所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特变电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再创新高!
 
 
作者:胡澍山 来源:塔里木大学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