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将军——慕生忠

1954年,一条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历史,创造了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上建设公路的奇迹,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而带领千千万万筑路大军创造伟大奇迹的人,就是被青藏人民铭记于心的“天路”将军——慕生忠。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公园静谧地伫立着,伴随着这座城市一步步发展,一步步繁荣。而这个公园就是为纪念慕生忠将军而修建的,这个公园的前身就是慕生忠将军当时在修筑青藏公路时生活还有办公的场所。公园广场的碑文上,记录着慕生忠将军为修筑青藏公路呕心沥血的一生。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西北军区组成了以范明为司令员,慕生忠为政治委员的西北进藏部队。据慕生忠将军后来的回忆,第一次进藏他们第一天就损失了20多人,骡马损失了几百匹,加上有些骡马啃吃了有毒的草,中毒死亡近千匹。当年11月底,这支部队终于到达拉萨。虽然最后成功抵达拉萨,但是进藏路上的一路坎坷与严重损失,使得慕生忠将军满是惆怅。
1953年,为了救援饥饿中的驻藏部队和工作人员,中央政府委托西北局组建了西藏运输总队,慕生忠将军兼任运输总队政治委员。因为进藏没有公路,只能依靠驼队进藏。然而,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连绵雪山,却给习惯于吃高草的驼队带来极大的灾难。雪地无高草,身躯高大的骆驼,不得不弯下脖子去啃地皮上的草根,很快,一个个瘦成了骨头架子,随即倒在了路旁。最后,骆驼越死越多,宝贵的粮食只好被抛弃在路边。再一次进藏的艰难经历,终于让慕生忠将军明白,靠原始的运输方式,来保障西藏的供给绝非长久之计。于是,修一条进藏公路的想法在心头萌生。修路从此伴随了他的一生。慕生忠将军说,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意识到了青藏高原修路,不仅是要解决西藏驻军粮食的燃眉之急,更大的意义在于从内地建成一条连接西藏和祖国边防的神经,在军事上的意义更为重大。这些想法化作了他修路时坚定不移的信念。要同时修出格尔木到拉萨的南线和格尔木到敦煌的北线,让青藏公路成为连接西南和西北边防的大通道。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将军带领了19名干部1200名民工以及2万多峰骆驼在格尔木破土动工修筑青藏公路,人手一镐一锹,向“世界屋脊”发起冲击。筑路过程中,关于格尔木这座城市还有一个小故事。当筑路大军西进到离省会西宁800公里处时,格尔木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没有确切的地理位置,一位筑路战士就问慕将军:“将军,格尔木到底在哪里呢?”慕生忠将军当时就把铁锹一插,一脚踩下去,掷地有声地说:“这就是格尔木。”从此,这座因路而生、因路而兴的戈壁新城应运而生。
我们知道,青藏高原被称为“生命禁区”,可想而知,自然环境条件是多么恶劣。而且在当时,由于财力匮乏,筑路工具又是极其的简陋。慕生忠将军率领筑路大军修筑青藏线的过程中可谓是艰苦卓绝。可慕生忠将军却苦中作乐,一路上不断给无名的地方取名,包括风火山、开心岭等地名。“唐古拉山风云,汽车轮儿漫滚。今日锨锹在手,铲平世界屋顶。”这是慕生忠将军在修通经过唐古拉山的公路时写的诗,可以看出慕生忠将军在高寒缺氧的艰苦条件下,仍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亦是筑路大军不怕苦、不怕死、顽强拼搏的真实写照。终于,在1954年12月25日,用时七个月零四天,这条“天路”筑成了,慕生忠将军多年来的夙愿终得圆满。
巍巍昆仑,雪峰耸立,英雄屹立。1994年10月19日,慕将军在兰州逝世。而他的临终遗言,是让他的子女将他的骨灰撒在昆仑山上,这样就可以永远伴着汽车的轰鸣声入眠。沱沱河畔,将军永远守望着青藏公路。
 
 
时间:2022-09-03 作者:陈玉影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云有云的路
  • 小说根据“三下乡”社会实践真实事件改编,体现乡村留守儿童心理状态和精神需求。
  • 09-01
  • 到世界去
  • 安徽当地农村的少年在留守的时光里悄然成长
  • 09-01
  • 不吃免费的午餐
  • 不吃免费的午餐
  • 亿万富翁雷,克洛克是麦当劳的创始人,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他是否喜欢免费的午餐,克洛克说:“我从不吃免费的午餐!”
  • 08-25
  • 水桶里的一条线
  • 水桶里的一条线
  • 一次,有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来拜访弘一法师,想学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他见到弘一法师时,弘一法师正挑了一担水回来。
  • 08-25
  • 孟尝君为何让门客折服?
  • 齐国孟尝君有一门客,偷偷地爱上了孟尝君的夫人。有人前去告发,对孟尝君说:“身为您的门客,却爱上了您的夫人,实在是不义之举,您一
  • 08-25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