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前,为响应三峡工程建设,一群三峡库区的居民背上行囊,挥别故土,奔赴千里之外的萧山顺坝村与民丰村。他们的到来,如石子投入湖面,在这两个村庄激起层层涟漪,也开启了一段融合与新生的动人篇章。清明期间,王子涵和丁佳还同学深入探寻了这两个村庄,去了解他们的经历与故事。
顺坝村,这座依江而兴的村庄,以开阔包容之姿接纳了远方来客。当三峡移民初到此地,语言与习俗的差异成了横亘眼前的难题。当地村委会迅速组建起帮扶小组,由熟悉本地情况的村民与移民家庭一一结对。白天,帮扶小组的村民带着移民穿梭于田间地头,传授本地蔬菜、苗木的种植技巧。顺坝村土地肥沃、水系发达,十分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在本地村民的帮助下,移民们逐渐掌握了诀窍,种出的蔬菜鲜嫩水灵,苗木茁壮成长,不少人还凭借种植手艺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夜晚,大家围坐在一起,学习方言,分享两地的生活趣事,欢声笑语在小院中回荡,陌生感也在这一来一往的交流中悄然消散。
二人走走停停,询问了许多人终于找到了几户移民人家。在顺坝村的支持下,移民老陈抓住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利用自家房屋开起了农家乐。他将三峡地区独特的烹饪手法融入本地食材,推出的特色鱼锅、烟熏腊肉等菜品深受游客喜爱。农家乐的生意日益红火,老陈不仅实现了增收,还为村里创造了就业岗位,让更多村民和移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来。还有一家移民在村里开起了重庆小面,深受村民喜爱。
而在民丰村,三峡移民同样踏上了追逐幸福的新征程。民丰村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良好。当地政府为移民提供了一系列就业培训,涵盖电工、家政服务等多个领域。移民小王参加电工培训后,进入村里的企业工作。凭借自身努力,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能手,收入稳步提升,家庭生活也越来越美满。
除了物质生活的改善,民丰村还十分注重移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经常组织文艺汇演、民俗展览等活动,鼓励移民展示三峡地区的文化特色。在一次文艺汇演中,移民们身着传统服饰,表演了充满巴楚风情的舞蹈,现场掌声雷动。通过这些活动,三峡文化在民丰村落地生根,也让本地村民对这片遥远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
如今,走在顺坝村与民丰村,很难再从生活的点滴中区分出本地村民与三峡移民,甚至连当地的一些年轻的村民,都不知道村里有三峡移民者的存在。他们在同一片土地上劳作,在同一个文化礼堂里交流,在同一场乡村活动中欢笑。曾经的异乡客,已成为真正的村里人。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在新家园收获了富足与温暖,见证了国家工程背后的民生温度,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