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高端PVB膜领域,南昌乐伊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了"膜法"突围的创业实践,谱写了一曲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乐章。创始人自幼浸润于PVB膜产业环境,大学期间敏锐捕捉到家乡PVB膜材料"卡脖子"痛点,将工商管理专业理论与产业升级需求深度耦合。她组建跨学校、跨学科的复合型团队,携带自主研发样品深入产业链下游,配合客户进行性能测试,以达长期合作。从实验室数据到产业化验证的征途,这群青年创业者正以"膜"力新篇诠释着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图1:乐伊奥技术服务团队合照
1. 耳濡目染:台州女孩的“膜”法启蒙
浙江台州,中国PVB膜产业的发源地。创始人廖欣婷从小生长在这里,街坊邻居中不乏PVB膜工厂的老板和技术工人。高中毕业的暑假,她选择到当地一家PVB膜企业实习,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种“神奇材料”——“玻璃夹层中的薄薄一层膜,竟能影响建筑安全与汽车性能。”这段经历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考入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后,廖欣婷系统学习了工商管理与市场营销,并始终关注PVB膜行业动态。她发现,尽管国内产能庞大,但高端市场却被美国杜邦、日本积水化学等外企牢牢把控。“为什么我们不能造出更好的PVB膜?”这个疑问,成了她创业的起点。
图2:创业初期,团队开会讨论当今PVB膜市场前景
2. 组建团队:跨校跨专业凝聚创新力量
2023年,廖欣婷拉上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一支横跨工商管理、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的“杂牌军”。团队成立初期,条件艰苦:实验室是借来的,经费靠比赛奖金和学校补贴,甚至为测试样品性能,他们曾用寝室阳台模拟户外暴晒环境。
“最难的是说服别人相信一群学生能突破外企技术壁垒并开阔新市场。”廖欣婷回忆道。初期推广时,客户对学生团队的技术能力存疑。为争取某新能源车企的订单,团队成员带着样品多次前往江苏连云港,配合对方进行性能测试,连续两周在实验室调整参数,最终使产品通过了验收。
图3:实验人员通过精密仪器监测PVB膜光学性能,确保每一批次产品达标。
3. 百转千回:技术攻坚与市场拓荒的双重考验
技术关:早期研发的PVB膜透光率不足80%,紫外线阻隔率仅40%。经过上百次实验,团队尝试调整配方比例,最终通过添加苯并三唑基团和钒元素,将透光率提升至82.7%,紫外线阻隔率提高至63%。过程中,曾因工艺不稳定导致多批样品报废,损失大量资金。
市场关:产品初入市场时,客户对“学生团队”充满质疑。为拿下某新能源车企订单,团队成员带着样品三赴江苏,在对方实验室连续驻场两周,反复优化HUD专用膜的成像精度。“他们甚至比我们的工程师还熟悉测试流程。”该车企采购负责人感慨道。
图4:相关PVB膜技术壁垒
4. 终获曙光:从质疑到市场认可
技术认证:项目得到了企业和专家的高度认可,获得了5项专家推荐信,实践成果初步得到了产业界与学术界的认可;
竞赛荣誉:接连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省级铜奖,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全国三等奖二等奖,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全国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商务谈判大赛全国三等奖等20余项奖项。
图5:乐伊奥团队在中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合照
5. 未来:做PVB膜行业的“中国定义者”
“我们的目标不是跟随,而是创新。”创始人展示了一张蓝图:
2025年:依托江西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5S行动计划",在浙江台州(国内PVB产业发源地)返乡布局,建立首条自主产线,实现产能增长15%,优化挤出工艺,开发HUD楔形PVB膜;
2027年:联合高校设立“PVB膜创新实验室”,攻关智能生产工艺;
2030年:构建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与全球优质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尾声:当实验室的微光遇见产业化的星辰大海,中国新材料PVB膜领域的"膜法传奇"正在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