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和学习孝德文化,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广大民众关爱自我、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学工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24日起开展“孝德虞理,心悦于艺”主题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24日前往上虞博物馆(新馆)以及中华孝德园参观游览。团队成员通过学习,了解到博物馆以历史为轴,以文物为角,呈现无数孝感动天的故事,而中华孝德园则是以各色建筑为依托将孝德文化、虞舜文化、佛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进行了集中的展现,并且完整体现了虞舜的孝德品质。
为加强广大民众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25日深入社区和乡村了解当地文化建设,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分发心理科普宣传册。实践团队分成两支小队分别到上虞区时华村以及上虞区百官街道进行走访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向民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助力健康中国。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参观了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从历史文物中感受上虞历史文化的风采。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来到了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健康主题公园。通过了解得知该公园在原有书画院、茶文化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等休闲设施基础上,新配置了科学健身知识宣传牌等,将健康文化有机融入市民日常休闲健身活动当中。
6月29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潘韩村,通过调查了解到村内传统和孝文化与现代廉洁因子相互交织。团队成员与村里老人一起研墨书写,领略书法带来的奥秘,并听村里老人讲了许多有关潘韩村的历史以及当地对书法的看法及研究,并找了村里王同昌老先生为实践主题写了 “孝德虞理,心悦于艺”八个大字,并合影留念。临行前王同昌老先生还赠予实践小组一些他写的字页,包括毛泽东的《清平乐》和一些激励学习的话,希望人们静心读书,持之以恒。
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学会关爱社会,具有奉献精神,实践团队于当日下午来到崧厦街道安心奉亲居家养老中心,团队成员陪老人们聊天谈心,认真倾听老人们的心里话,力所能及地与残疾老人共同完成智力游戏,推着残疾老人在门口晒太阳,与老人在公园散步玩耍,亲切聊天,尽孝尽德,给予关爱。
为加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实践团队于7月5日至7月7日分为三组给潘韩村的儿童上课。通过授课的方式,实践团队成员也了解到潘韩村十分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上课的第一天,小组成员们开展了以“我的情绪我做主”为主题的心理知识普及教育小课堂,以此来加强儿童的情绪的认识、学习如何控制情绪。第二天,实践小组开展了以“垃圾分类”和“网络电信诈骗”为主题的教育小课堂,在课堂上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整个课堂氛围开朗积极。最后一天,实践小组让学生们填了一份关于“我所了解的父母’的调查问卷,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希望学生们能够加强对父母的了解,增加沟通,增进感情,学会感恩。当日下午小组成员带领学生做关于情绪表达的游戏,意在提高同学们的情绪表达能力,同学们积极上台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通过这两周的社会实践,实践团队的成员们都受益非浅。在实践中,小组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中华几千年文明历史与孝德文化相互交织,将“孝”融入后辈骨血之中,了解和学习孝德是培养其他一切德行的基础,也向人们普及了心理知识,宣传垃圾分类和反诈知识。这不仅丰富了实践团成员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也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学工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