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4 日,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赴郎溪县‘茶屿青行 ·文旅 赋能 ’乡村振兴实践团 ”在代佳鑫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郎溪县姚村乡,开展了一 次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入采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瑞草魁茶制作技 艺的传承人陈全荣,亲身探访了瑞草魁茶叶的历史渊源、制茶工艺以及当前的产 业发展状况,深刻感受到传统茶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匠心传承:非遗传承人讲述瑞草魁的故事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对陈全荣进行了深入的专访。陈全荣作为瑞草魁茶的 传承人,详细介绍了瑞草魁茶的历史渊源。据他所述,瑞草魁茶始于唐代,曾被 杜牧誉为“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历经千年传承而不衰。20 世纪 80 年代, 以严洁教授为首的专家组专程拜访了制茶家族传承人陈全荣,挖掘、整理并研究 鸦山阳坡横纹茶的瑞草魁传统制茶技艺。为了重现这一历史名茶的风采,陈全荣 在茶界泰斗陈椽教授的指导下,对“瑞草魁 ”传统制茶工艺进行了优化整合,制 定了一套完善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如今已成为安徽省的非遗项目。在谈及制 茶工艺时,陈全荣强调:“制茶如同做人,每一步都需要踏实坚定。”他分享了自 己从部队退伍回乡后,四十余年如一日地潜心恢复古法工艺、创新现代制茶技术的历程,充分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担当。
沉浸体验:茶厂探访与制茶工艺全揭秘
专访结束后,陈全荣带领实践团走进了他的茶厂,逐一展示了瑞草魁茶的制 作流程。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瑞草魁传统制作技艺共有七道工序:鲜叶采摘、 摊青、理调、做型、烘焙、筛选和成品。在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内,筛选机、烘焙 机、大小分选机、微雕机、杀青机、调理机等设备有序运转,传统工艺与现代科 技的完美结合令人惊叹。陈全荣详细讲解了每个环节的要点:“杀青需要掌握火 候,微雕机则用于提升茶叶形态的美观,每一步都需精益求精。”实践团成员们 近距离观察了茶叶从鲜叶到成品的蜕变过程,深刻体会到“一叶茶香凝匠心 ”的 艰辛与成就。
文化印记:荣誉展与采茶体验
随后,陈全荣引导实践团参观了茶厂的文化展示区。玻璃柜中陈列的报纸报 道、荣誉证书等,墙上挂着的专家题字,都在诉说着瑞草魁茶近年来的发展与荣 誉。实践团成员们还翻阅了来访者的签名本,并应邀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最令人 难忘的是茶园采茶体验环节——陈全荣亲自示范采茶手法,讲解“一芽一叶 ”的 采摘标准,成员们手持竹篓,在茶垄间体验传统采茶的乐趣,切身感受到茶农的 辛勤与茶文化的生命力。
茶香话乡情: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采茶体验结束后,陈全荣以茶会友,为实践团泡制了一壶瑞草魁茶。在袅袅 茶香中,他娓娓道来妙泉村的历史变迁与茶产业的振兴之路。从曾经的山区贫困 村到如今以茶兴村的典范,陈全荣以“村干部+非遗传承人 ”的双重身份,带动 村
彩绘赋能: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最后,在陈全荣的引领下,实践团漫步村庄,观赏以瑞草魁为主题的彩绘墙。 墙绘生动展现了茶叶制作的工序、历史典故及喝茶品茶的场景,成为乡村文旅的 新亮点。
此次郎溪三下乡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接触非遗技艺,更展现了传统 茶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活力。陈全荣以“一叶茶 ”承载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 兴书写了生动的实践篇章。(文/张梅 图/李香仪 马欣雨 刘晨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