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东建设职院学子三下乡:克服暴雨挑战 用专业技能唤乡村文化记忆

    发布时间:2025-09-05 阅读: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当汕头市澄海区上坑村的斑驳旧墙上,“春种插秧”的嫩绿与“秋收稻浪”的金黄在阳光下交相辉映时,村民们总会提起那群顶着暴雨修补颜料的年轻人。2025年7月7日至14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筑梦乡野突击队”深入汕头市澄海区上坑村,带着专业画笔走进这座村庄,以“四季农耕”为主题完成墙绘创作。这场融合艺术设计与乡土文化的实践,不仅让旧墙成为承载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更展现了青年学子用专业技能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专业设计里的乡土乡韵

“不是简单画几幅画,而是要用设计语言讲好上坑村的故事。”突击队指导老师教导道。筹备阶段,队员们带着专业教材里的理论走进田间地头,他们用色谱仪分析稻田在不同季节的色彩饱和度,确保“夏长”图的稻浪绿既符合艺术审美又贴近实景。参照《潮汕传统农耕器具图谱》,将村民常用的“秧马”“戽斗”等工具精准还原到画面中。甚至根据村庄建筑的骑楼风格,调整墙绘边框的线条弧度,让艺术创作与乡村肌理自然融合。

图为团队成员绘画的春种墙画。蔡煜楠 供图

暴雨中的专业素养考验

暴雨给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户外艺术实践课。凌晨五点,队员发现刚完成的“春播”图颜料层出现龟裂,这是她前一天用专业知识预判过的湿度超标导致的颜料收缩。来不及多想,她立刻启动课堂上学过的户外壁画修复预案先用无酸清洗剂轻轻擦拭雨痕,再用细砂纸以45度角斜向打磨受损面,最后调配合适浓度的胶黏剂加固颜料层。连续几天的雨停抢修战里,专业技能成了破局关键,课本里的理论知识,这次真真切切用在了田间地头。

图为实践队听老人讲解农事知识。蔡煜楠 供图

墙绘背后的文化唤醒

当最后一笔颜料在“冬藏”图的谷仓门廊处收笔,五面墙组成的“四季农耕”长卷终于完整呈现。画面里,春分插秧的弯腰弧度、夏至除草的锄头角度、秋分脱粒的稻穗密度,都是队员们跟着老农实地观察后定格的瞬间。这种专业与乡土的结合,让墙绘成了“会说话的文化载体”。村民们渐渐发现,放学后的孩子们会围着墙面认字:“老师,图里这个戴斗笠的人在种什么?”村里的老人们则把墙绘当成了“忆苦思甜”的教材,给孙辈讲“以前没有抽水机,靠人力戽水浇田”的往事。这些画不只是好看,更把快被忘了的老规矩捡了回来。座谈会上,上坑村书记看到了更长远的价值:“年轻人用专业能力把农耕文化可视化,既美化了村庄,也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埋下了伏笔。”

图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筑梦乡野突击队在社区座谈会。蔡煜楠 供图

实践结束时,队员们的画板上多了几页特殊的“田野笔记”:记录着潮汕稻田的色彩变化数据、墙面修复的材料配比、村民对不同农耕场景的关注度反馈。这些一手资料将被整理成乡村墙绘设计与在地文化融合指南,计划用于后续的乡村实践。此次实践不仅显著美化了上坑村的村容村貌,提升了文化氛围,队员们也在克服困难、服务乡村的过程中锤炼了意志,深化了对乡土的理解,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力量。(通讯员:张煦瑶)

图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筑梦乡野突击队”合照。蔡煜楠 供图

 

校园新闻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