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淅沥,浸润着黔贵大地的热忱。2025年7月9日,六盘水师范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育英才实践团踏着湿润的石板路,走进六枝特区银壶街道,在雨雾氤氲中开启了一场充满温度的科普与调研之旅。
图为实践团成员表演小品。
社区活动室内,暖意驱散了雨寒。团队以“两弹一星”科学家精神为脉络,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生动鲜活的短视频,将中国科大的红色基因与时代使命娓娓道来。当提问环节开启,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瞬间点燃了现场氛围。“科学家爷爷们为什么不怕困难呀?”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好奇地问。志愿者蹲下身,温柔地说:“因为他们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想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我们也能像科大学长姐姐一样做实验吗?”另一个小男孩急切地追问。“当然啦,只要你保持这份好奇,努力学习,以后肯定能!”稚嫩的提问里,藏着对科学最纯粹的向往,志愿者们耐心解答的模样,成了雨日里最动人的风景。
图为小朋友观察实验现象。
化学显色绘画实验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孩子们调配颜料,当原本空白的画纸上渐渐浮现出斑斓色彩,孩子们惊喜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姐姐你看,这是我画的科学星星!”一位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自己的“星空图”,蹦跳着向志愿者展示。那抹跃动的色彩,不仅晕染了画纸,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图为社区居民做碘伏显色实验。
问卷调研中,银壶社区居民的真诚分享让人动容。祖辈生活在此的张大爷操着浓重的乡音说:“以前这路难走得很,现在都修成平路了,各族邻居处得跟一家人似的。”曾奔波于天南海北的务工者李大哥感慨:“不管说不说得好普通话,大家都愿意多交流,苗族的芦笙、彝族的火把节,我们都爱一起凑热闹。”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社区墙上“全国综合减疾示范社区”“五好基层党组织”的牌匾,更印证着这里的温暖与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村民的普通话掌握情况进行调研。
午后的酒店会议室里,热闹换成了沉静。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将一份份问卷数据仔细登记、汇总。“有些问题太复杂,老人理解起来有难度。”队员小陈皱着眉说。“对,部分选项在实际调研中也不够精准。”小李接着补充。经过热烈探讨,冗余的问题被删减,模糊的表述被修正,每一处调整都凝聚着对调研质量的较真,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
雨还在下,却挡不住实践的脚步。在六枝的第三天,团队不仅传递了科学知识,更收获了真挚的情感与成长的感悟。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观察、记录、思考,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社区的合影。
(通讯员:孙丽)
供稿:六盘水师范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育英才”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