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接力,奔赴社区传史途
2025年暑期,北京城市学院“青衿赤脉”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特殊征程,走进朝阳区社区,围绕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开展系列活动。实践团成员以青春之姿,穿梭于社区街巷,用知识宣讲、互动体验等方式,带领青少年回溯历史、感悟初心,为社区爱国教育注入青春动能,在铭记历史中凝聚奋进力量。
深耕历史,打磨“传史”工具箱
为让反法西斯历史宣讲入脑入心,实践团早在出发前便开启“充电”模式。团队成员广泛查阅《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等权威资料,梳理反法西斯胜利关键节点、中国战场卓越贡献,提炼“从局部抗战到全面胜利”“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协作”等核心内容。课件采用了大量的问答形式,如屏幕前的画面扔你联想到了哪些精神? 什么是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与践行使命担当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历史讲述更具在贴近性。
朝阳行:在多元场景,播撒历史火种
社区课堂:让历史“活”在少年心中
朝阳区白鹿社区活动室里,实践团首场“反法西斯小课堂”开讲。成员张同学“如果看到有人欺负霸凌同学你该怎么做”为引,带领孩子们走进抗战的故事,一位小女孩举手回答:我会先保证自己的安全,之后想办法制止。大声喊“住手”,如果周围有老师,我会马上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要是情况比较紧急,我也会拉着被霸凌的同学一起离开,然后再找机会向老师反映。总之不会袖手旁观,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同学。
时间轴播放时,“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诺曼底登陆”等事件随进度条推进依次呈现,实践团成员激情讲解:“看这里,中国战场拖住了日军60%以上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争取了关键时间!” 到了互动环节,“密码破译”游戏瞬间点燃热情——孩子们分组破解“战役指令密码”,在“破译成功”的欢呼中,记住了“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等关键知识。
少年之智 践于日常:在生活中传承革命精神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具体行为传承红色基因?面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使命担当,弘扬红色精神?实践团呼吁
一是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在学习和生活中拒绝铺张浪费,践行勤俭节约;面对学习困难时,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刻苦钻研。
二是传递互助奉献力量: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参加校园志愿服务,如图书整理、环保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是参与社会公益实践:利用假期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参与助老扶弱、文明宣传等活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用“雷锋精神”传递温暖。
四是纠正身边不良行为:发现校园或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如插队、破坏公物,主动劝阻;遇到欺凌事件,及时向老师、家长或相关部门反映,守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