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侨乡,绿水映青山;侨楼林立如画,古巷韵犹传。”8月5日,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的教室里传来清朗的诵读声。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匠心筑乡”突击队的队员们正带领孩子们学习侨乡诗歌《水调歌头·春暖侨乡》,稚嫩的童声与百年侨乡记忆在此刻交织。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咱们现在朗诵的这首诗歌里,藏着台山华侨漂洋过海的故事。”突击队队员叶如欣正指着大屏幕上的老照片,为学生们详细讲解《侨乡赋》背后的历史。清脆的童声从音乐教室飘出,突击队队员李澜正打着节拍,带领孩子们学唱台山民歌《卖鸡调》。她在原曲中融入轻快的节奏和简单的和声,小朋友们跟着旋律拍手、跺脚,不一会儿就唱得有模有样。歌声渐响,走廊上的学生纷纷驻足,不一会儿,教室门口就围满了跟着哼唱的孩子,古老的侨乡民谣在青春的声音里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碉楼上的花纹是祖先留下的密码。”四年级学生小陈同学在采访中兴奋地说。班主任李老师在观摩完突击队开设的“音韵侨乡”特色课堂后深有感触:“大学生们用朗诵、合唱等互动形式,让传统文化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的眼睛里都闪着光。”
夕阳的余晖洒在校园里,广播中飘荡着学生们新学的《卖鸡调》旋律。校长陈惠嫦看着大学生和小朋友们“大手拉小手”共学诗歌和民谣的场景,十分感慨地说:“这次活动最打动我的,就是看到大学生们用青春创意点燃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你们设计的诗歌朗诵和民谣传唱,既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侨乡文化的魅力,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小朋友们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这些文化瑰宝。这种代际间的文化传递,正是最珍贵的教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