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暴雨难挡科普心!西南医大学子走进社区守护“银龄”健康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9日清晨,暴雨如注,笼罩着泸州城。然而,在龙马潭区纪念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一群身着荧光黄志愿服的年轻人早已准备就绪——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杏林语春声·科普惠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同学们,风雨无阻地开启了他们的第一站:“银龄科普护桑行”公益活动。尽管天气恶劣,活动现场依然吸引了近20位社区老人热情参与,座无虚席。

志愿者们在社区门口合照 樊郅容供图

“川普”讲饮食,健康记心间

活动在淅沥雨声中拉开帷幕。首场讲座聚焦“老年饮食”。来自临床医学专业的王钰芯同学用一口亲切的“川普”,带来了《吃对不累!老年饮食“三要三不要”》。她将专业的营养知识转化为家常话语,深入浅出。

王钰芯结合老年人代谢特点,清晰讲解了“三要”:一要保证优质蛋白(肉蛋奶豆);二要增加膳食纤维(蔬果粗粮);三要三餐定时定量(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针对“三不要”,她则用生动的案例提醒:不要贪恋高盐高糖,加重血管负担;不要盲目节食求“瘦”,导致营养不良;不要轻信“偏方神药”,食疗不能代替正规治疗。

为了让知识更易懂,志愿者们准备了图文手册和实物教具。现场“食物红绿灯”互动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老人们争相举手,将常见食材按“推荐吃”、“适量吃”、“少吃”分类,在趣味中巩固了健康理念。

基础医学院的莫青容同学紧接着带来《别让节俭伤了胃》,探讨老年人过度节俭带来的健康隐患。通过实际案例,她展示了食用变质食物、隔夜菜等不当节俭行为的严重后果。互动中,老人们“隔夜菜绝对不吃”、“怪味坚果肯定吐掉”等回答,让志愿者们欣喜地感受到健康意识的提升。莫青容感慨:“‘绝对’和‘肯定’这些词,让我们看到了爷爷奶奶们健康观念的可喜变化!”

中医送关怀,药膳巧养生

志愿者为社区居民看舌相 韩瑶供图

饮食科普后,中西医结合学院中医学专业的吴艳萍同学围绕“三伏天药膳养生”开讲。她详细介绍了三伏天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并推荐了利用山药、莲子、绿豆等常见食材制作药膳的方法,以达到祛湿、补气、消暑的效果,简单实用。

讲座结束后,志愿者们还为老人们进行了中医特色服务——舌象与脉象诊断。结合中医理论,初步判断体质类型(如阳虚怕冷、阴虚口干、气虚易疲、湿热苔厚等),并一对一给出个性化的药膳调理建议。这些贴心实用的指导赢得了老人们的连连称赞。

“爷爷奶奶们的热情特别打动我,他们听得认真,问得积极,对健康非常重视!”吴艳萍开心地分享道。她将讲座精华整理成《三伏药膳巧养生》一文发布在团队微信公众号上,因内容实用易懂,受到广泛关注,让中医养生知识惠及了更多人。

贴心小妙招,服务暖人心

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演示缓解抽筋的方法 吴艳萍供图

活动接近尾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李文杰同学为老人们带来了解决“半夜抽筋”困扰的实用妙招。通过清晰的讲解和动作示范,让曾因抽筋不敢动弹的王阿姨等老人掌握了有效的应对方法。“能把贴近他们生活的健康常识讲清楚、讲明白,看到他们学会后安心的笑容,比什么都值得!”李文杰深有感触地说。

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 解答疑惑 韩瑶供图

与此同时,青年志愿者部的蒲甄同学打开血压计,细心地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其他志愿者则耐心解答着老人们提出的各种健康疑问。

延伸服务,惠及更广

志愿者入户分发健康套装

除了集中的科普讲座和服务,“杏林语春声”团队还分组行动,深入社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并走上街头向居民分发“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宣传套装,将健康知识送到更多家门口。

一场暴雨,浇不灭青春科普的热情。西南医科大学学子们用专业知识与真诚服务,为社区“银龄”送去健康关怀,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专业的理解,践行了医者初心。“以后常来呀!”老人们临别时的殷切期盼,是对志愿者们最好的肯定,也激励着他们继续在健康科普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投稿人韩瑶)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平安校园 | 校园电动车安全“驶”用指南
  • 反诈特辑 | 让传销止于智者,还校园一片朗清
  •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常警钟长鸣 ,筑安全长城
  • 期末特写|期末周!校园里什么最多?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