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扎根沃土写青春:陈展鹏用科技点亮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3-0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在广东肇庆高要革命老区的虾塘边,总能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他或俯身观察水质,或与养殖户倾心交谈,汗水浸透的衣衫上沾满泥浆,眼神里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虾迩闻名"团队负责人陈展鹏,一名用科技守护"蓝色粮仓"的新时代华农食品专业学子,用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1 陈展鹏和罗氏虾合影

扎根基层的青春印记
三年前,当这个刚满19岁的青年第一次踏入罗氏虾养殖基地时,扑面而来的不仅是湿热黏稠的空气,更是传统养殖业亟待突围的沉重现实。面对病害肆虐、检测手段落后的困境,陈展鹏毅然带领12人团队扎根田间地头。三年间,他的足迹遍布53个村落,126户虾塘的泥泞小径见证了他从青涩学子到"土专家"的蜕变。三次中暑晕倒、两次皮肤溃烂感染,这些常人眼中的"苦",在他眼中却化作攻坚克难的勋章。82岁老党员黄炳炎感慨:"这双沾满泥浆的手,接过了我们建设新农村的接力棒。"

科技创新突破产业瓶颈
面对病害潜伏期检测准确率不足40%的行业痛点,陈展鹏带领团队在实验室发起冲锋虾塘边96个不眠之夜的反复验证,最终凝结成国内首个罗氏虾病理特征数据库。当智能检测系统将准确率提升至95.2%、检测时间缩短至2.5小时的消息传来时,养殖户周建明家的虾塘正翻涌着丰收的浪花——3000斤的产量突破,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科技惠农的生动注脚。"这不是冷冰冰的数据,是老百姓饭碗里的温度。"陈展鹏如是说。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践行者
从肇庆到湛江,4个示范基地如星辰点亮乡村振兴版图;562名新型职业农民在他的培训中重拾致富信心。2.3万公里行程丈量初心,3个春节驻守见证担当。当别人在实验室追求论文影响因子时,他却执着于"田埂上的KPI":智能系统成本降低80%,每亩增收2000元,这些写在土地上的"民生论文",成为他心中最珍贵的学术成果。

如今,这个曾因高烧39度仍坚持检测样本的年轻人,依然活跃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他用青春诠释着"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深刻内涵,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既能以智慧攀登科技高峰,更懂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上,陈展鹏正带领团队续写着"科技兴农"的新篇章——那里有泥土的芬芳,有虾塘的碧波,更有青春热血浇灌出的希望之花。

作者:乡村振兴优秀人物 来源:乡村振兴典型人物案例分析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扎根沃土写青春:陈展鹏用科技点亮乡村振兴路
  • “余”音绕梁绽芳华,“婷”立潮头写华章
  • 平凡焊工的非凡人生
  • 范里洪,男,中共党员,现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专任教师,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12-12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