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人物简介
刘凯,男,汉族,共青团员,2002年2月出生,江西赣州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中西医结合学院第三届“立德创新卓越班”学员。合肥百薇酒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执行董事。曾任教务处现教中心学生助理,人体科学馆讲解员和校心理咨询中心学工助理。被评为校“十佳大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员”,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志愿者”,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素拓之星”,2023年安徽中医药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中西医结合学院2022-2023学年度“文体之星”等荣誉称号。2021至2023连续两学年度班级智育成绩和综合测评均排名第一,其中大二学年综合测评满分。累计获得各类比赛省级及以上奖项7项,校级奖项40余项。
02
—
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只要心怀梦想,即便再枯燥,依旧会觉得非常值得”。初入大学,为坚定自己最初的热爱——医学,刘凯毅然而然选择了转专业,转专业前,自学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顺利通过转专业考试,转专业后,满课表成了他每日的写照。为了不落下课程,他每天都在“奔跑”,不仅要补休因转专业而落下的基础课,还需要跟上本学期的课程进度。这就需要每天合理地安排好时间,端正学习态度,不断地超越自己。在这期间,遇到过非常多的困难,会因落选班委而有过失望,会因竞赛无果而想过放弃,会因专业课多而时常焦虑。但他于困难处境始终咬牙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在2021至2023连续两学年度班级智育成绩和综合测评均排名第一,其中大二学年综合测评满分。
03
—
勇于实践,吃苦耐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刘凯同学说:“社会实践是锻炼我们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不仅如此,实践才能出真知,认识更多的事物,也会感悟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山的那边还有更高的山”。他曾参与过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丰城丽村;亳州药王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抗击疫情志愿服务。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远。”为了锻炼自我社会实践本领,增强志愿服务意识,在暑期,刘凯借助“三下乡”实践平台,跟随指导老师前往亳州市药王村进行实地调研,利用自身专业所学知识为村民义诊以及宣讲中医药文化知识,在当地敬老院开展慰问和义诊活动。他说:“社会实践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发掘出更好的自己”。在社会实践方面,他的志愿汇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58.98h;连续三年无偿献血累计1000mL;中国青年网第一作者成功发表文章8篇。
在生活上,刘凯同学勤俭节约,不盲目与他人攀比,为人真诚,很多时候会有同学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便会找到他,他会耐心地帮助同学解决难题,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在父母看来,他是孝顺的孩子,并且听话懂事,不会给父母惹麻烦。在生活中自己也经常遇到很多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断地成长进步。学习上认真严谨,勇于创新。他的座右铭是:“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宽容对待每一个人”。
04
—
临床见习,夯实基础
“抱怨身处漆黑,不如提灯前行,在你所处的一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医学的巨大宝库,正需要我们中医药学子去不断发掘,传承,创新,发展。作为一名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刘凯同学主动在寒暑假前往医院进行见习跟诊,2023年10月开始就跟随国医堂安徽省名中医黄金玲主任临床跟诊,学习《伤寒论》等中医经典,抄写药方,在门诊会遇到很多新患者,刘凯同学时常请教老师如何“望闻问切”,与病人沟通,不断地夯实基础知识,并将临床与理论结合。
此外,他还到家乡中医院治未病科进行临床见习,“治未病”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经历过两段临床见习经历和跟诊学习,他说:“我见证了中医药的神奇疗效,中医药文化宝库的大门将会在不断摸索中悄然打开,将来要立志成为一名德才兼备,悬壶济世的好医生,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不断奋斗!”
05
—
敢于创新,挑战自我
06
—
获奖经历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