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李艳沉下心来做实验

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林徽因
从学生到副教授,这十几年的光阴里,李艳老师在喧嚣、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守着她心底里的藩篱和菊,一心一意地做着实验。当被告知入选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时,李老师非常意外,甚至认为可能是和自己同名的老师,在查收邮件后,她才相信这是真的。李老师做的是消化行为研究,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乳液递送体系的构建和消化行为的研究。“通俗地讲,就像牛奶中含有水和脂肪,水和脂肪是不相溶的,但是我们在牛奶中却无法看到脂肪,这是因为使用了一定的乳化技术,让水和脂肪可以溶解在一起。通常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技术将不溶于水的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添加到饮料当中,开发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产品。”李老师介绍到。她觉得自己目前遇到了瓶颈期,家中有两个小孩,精力不够,李斌老师提出的一些研究都没有去做,当天上午她还在跟李斌老师讨论该怎样继续往前走。

十年磨一剑

“比起现在面对诸多诱惑的复杂的学习环境,我读书时的想法就相当简单了,而我又是一个比较能沉得下心的人,哪怕身边有人在唱歌,我也能睡着。获得保研资格后,就继续往科研这方面走。”李老师回想自己是如何选择科研这条道路时讲到。李老师选择科研的另一个契机,是在做毕业设计时,中科院有研究生来武汉动物园做地表水处理的实验,她很幸运地和他们一起做了一年实验。这期间她收获很多,知道了自己确实对实验很感兴趣,实验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时的工作相当辛苦,我和两个女生主要负责在下雨时收集混有动物粪便的水样。记得有一次半夜十二点突然下起了暴雨,我们三个女生就瞪着三轮车拿着瓶瓶罐罐去采样。”忆起那段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李老师不禁笑了起来,当说起自己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骑三轮车时,脸上还带着一点小骄傲。

每当讲授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有学生觉得比色十几个样品过于麻烦时,李老师总是用这段一次处理几百个比色样品的经历勉励大家,做实验要沉下心来。在这段经历之前,她也有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迷茫,不知道研究生毕业后要干什么,但一次次处理几百个样品后,李老师确定了自己的方向。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读研究生期间,李老师跟大多数学生一样困顿过。当时科研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研一大半年的时间,她几乎每天都做着多糖的分离实验。李老师讲起那段时间的感受:“这跟之前在动物园做实验的感觉完全不同,在动物园时,一下雨我们就去收集大批水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样品处理好,很有成就感。上研究生后每天重复相同的实验,落差太大了,我当时内心是相当崩溃的,很不开心,于是就去和导师聊天,换了课题。”后来李老师跟着师兄师姐做了许多实验,也处理过企业交代的抗菌活性评价,一直都没有取得成果,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她清楚地记得当时一个副导师告诉她,进入实验室后导师只是引路人,可以指导学生开解学生,但学生还是要靠自己,在迷茫中进行自救。回忆起这段低落的经历,她说“其实实验碰到困难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只是当局者迷,自己是学生的时候很难明白。但后来发现这段经历是很宝贵的财富。”

尝试过各种实验后,恰逢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项目申请,李老师便申请留学,前往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业。在美国的第一个课题,当时想要做的是三丁酸甘油酯的包载,解决其过小肠的难题。当时试了很多乳液体系,层层乳液,复凝聚乳液,界面交联乳液等,都难以抑制油脂在小肠中被胰脂肪酶水解。后来,李老师结合自己在国内的研究经历,采用比较致密的凝胶网络结构将油脂颗粒包裹其中,制备填充水凝胶珠,经体内外实验验证,该体系能很好地解决油脂在小肠中的水解难题。各种实验的经历实际上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对她产生着影响,对后来实验的顺利展开埋下铺垫。一个人独自在异乡求学的孤独,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加上自身性格的过于安静……这些都阻碍着她前进,令她情绪无比低沉。

“我当时甚至想过干脆回来算了,但想到自己什么都没有完成,就这样回来真的好丢脸,在两边苦苦挣扎。有一段时间我就不去实验室,导师开组会都找不到我的人,发给我的邮件也不回。”谈起在国外遇到的困难,李老师十分感谢那些一起留学的朋友,感慨于自己的幸运,那些朋友不厌其烦地来找她聊天开导她,连被关在门外都不在乎。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李老师从2008年开始做消化行为的研究,是团队中第一个采用新方法做这个研究的,为了方便大家都能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她简化了实验流程,并发表了一些综述和模型构建。李老师刚开始她做乳液递送体系的构建,在研究过程中,因为当时对乳液消化行为研究还缺乏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导师让她第一个尝试新设备,摸索新模型的构建。经过不断摸索,她建立了实验流程,并发表了一些综述和模型构建,这些工作后来被广泛应用。入职后,也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很大帮助。第一年,李老师青年基金没有中,是学校的科研经费保证了研究的展开。还是第一年,李老师没有学生,团队长李斌老师给了三个学生协助她做实验,后来又分配一个留学生,该生发表了一篇高被引论文。还是第一年,虽然刚入职李老师就生了小孩,但学院领导给了很多便利。同时,学院在胶体界面方面引进了很多科研设备,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谈及这些,李老师很感恩,认为自己一路走来都很幸运。主要靠的是之前的引用次数累积,入职后,团队的力量使文章引用次数逐渐增加。

在带本科生做实验时她发现,进实验室洗很长一段时间的试管,让部分学生无法坚持下来。谈起这种现象,李老师认为做科研是一件很注重细节的工作,不要因为总是做简单无聊的事情而放弃。老师布置的任务都是有目的的,比如洗试管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试管的干净与否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李老师认为:“做什么事要成功都是不容易的,一定要坚持下来,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可能我们做实验时都会遇到一个坎,但坚持下来就会迈过去的,继续往前走一点坚持下来,迈过的坎多了,积累的也就多了,一点一滴的积累就可能带来丰硕的成果”。

十几年如一日地沉下心来做实验,在跌跌撞撞中不断摸索向前,慢慢积累,所有付出终有收获,希望李艳老师带着她的实验取得更好的成就。
时间:2023-06-14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李艳沉下心来做实验
  • 李艳沉下心来做实验
  • 从学生到副教授,这十几年的光阴里,李艳老师在喧嚣、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守着她心底里的藩篱和菊,一心一意地做着实验。
  • 06-14
  • 李芝璇—用责任担当书写闪光青春
  • 励志奖学金个人事迹
  • 励志奖学金个人事迹
  • 我是中文系汉语国际教育183班的刘青青。经过一年多的大学生活,我在新科不仅收获到了专业知识、教学技能
  • 06-13
  • 谦虚肯学,综测第一不是凭空而来的
  • 心中有光,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 女大学生化身“志愿红” 走上防疫第一线
  • 践行校训精神,冲锋战疫前线
  • 践行校训精神,冲锋战疫前线
  • 李杰鑫,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读于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临床系本科,家里有多名亲人都在卫生系统工作
  • 06-13
  • 河工战“疫”团,最美土木人
  • 河工战“疫”团,最美土木人
  • 2020年的开头,突如其来的疫情,闯入大家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打破了生活原来的模样,日益增长的数字,封城的消息传来
  • 06-12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