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晴,来自湘潭大学2016级档案学专业。她以73.7025的综合成绩位列专业第一,并在中文核心刊物《北京档案》上发表论文一篇,目前已保研到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学系,继续攻读档案学专业。
“我一直觉得考研和保研终究殊途同归,保研只是把考研那几个月集中的努力分散到细碎的每一天的奋斗中。”周子晴同学在大学三年始终保持着不错的成绩。同时她积极参加学生工作、专业实践,多次获得荣誉奖项并发表了专业论文。这些努力最后为她赢得了保研的资格。周同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句话:“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学生工作是和学习存在冲突的。但周子晴同学却可以很好地化解这种矛盾:大三时她成为了学弟学妹们的英语辅导员,虽然这份工作占用了一定的保研准备时间,但在每天跟着同学们一起早读的过程中,她也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周子晴同学认为:学生工作和学习从来不是一个非A即B的选择,存在的所谓的冲突只是自己不愿意放弃玩耍时间造成的。
在学习态度的问题上,对于现在大行其道的听课无用论和课堂沉默现象,周同学提出:课堂上学习的东西不一定会体现在考试上,但对专业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所以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课堂,其次像英语、高数这类科目,不仅要在考前“黄金周”努力复习,平时也要多下功夫,来保证自己优异的成绩。
在保研过程中,心态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同学间都在暗自发力,一不小心就会和保研名额失之交臂。周同学在班里长期居于第三名的位置,很容易就会失去保研名额。面对压力,周同学坚持专注自身、不断努力。追星的她,累了就听听爱豆的歌,爱豆为她保研成功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最终,她潜下心来成功发表了两篇论文,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了下来。保研的路是孤独的,但就像周同学自己说的,“要么孤独,要么平庸”。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因为在大学中,大家的目标不再那么一致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路要走。自己要随时做好承担一切的准备,在没有光的日子里,便自己努力把自己照亮。
在深夜还在写论文时,在教室喝着咖啡孑然一人挑灯夜战时,难免会有崩溃的时候。是周同学的父母、室友和一起追星的姐妹带给了她鼓励,让她带着动力更加努力地前进。在面对压力时,虽然自己要足够坚强,但向父母、身边的朋友倾诉,也是分担自己压力非常不错的选择。周同学认为朋友之间要共同努力,相互成全。“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周同学如是说。
最后,周同学有话送给各位同学,希望与大家共同勉励:“不要做自己后悔的决定,努力也好,碌碌也好,都是自己的人生。但是一定要做个好人,有自己的信仰和坚持,不要被同化、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悲天悯人,享受大学时光。祝你们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但永远别忘了自身的才华和能力才是助你们平步青云的那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