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村、雪峰山、湘江村……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一方土地;2018、2019、2020,他用满腔的热忱奉献了三年。“我所能奉献的,只有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诠释了他这三年如一日,志愿三下乡的奉献精神。他就是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廖继彪。
廖继彪,现任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团委书记兼18年级辅导员。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自2018年至今,他身体力行,连续三年作为带队教师指导暑期三下乡志愿活动。
凝聚青春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2018年的桃源村是一个有着570户,1931人的村落,大部分村民常年在外打工,是省级二类贫困村。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文件精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任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辅导员的廖继彪,协同另一位教师熊耀林,带领32名素质高、能力强的才艺能手和科技精英赴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黔城镇桃源村开展关于科技支农帮扶的社会调研。
“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够多做贡献。”廖继彪带领实践团队实地走访黄桃种植园区,深入桃农家中,通过发放问卷等形式进行调研,了解当地民众的困难,并将分析报告递交了当地村委会。“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在了解到桃源村成年人大多数忙于种植黄桃或外出工作,大批儿童留滞家中且桃源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无法为孩子们搭建全方位发展的教学平台的情况后,他与实践团为孩子们安排了声乐、美术、科学、英语等全方位的教育课程,共为当地学生授课50个课时。此外,还准备了近千本绘本与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在教室内建立起了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爱心图书角。时值黄桃成熟季,廖继彪带领团队帮着桃农挑选果品、套袋包装、折叠包装盒,并且在当地黄桃节上开展志愿活动,大力宣传当地黄桃产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带领团队走进93岁革命先辈杨开千家中,听前辈讲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去弘扬那红色精神。在这短短十天里,他和团队成员打地铺、拾柴做饭,顶着烈日外出调研,帮助桃农包果、打包、销售,待黄昏回到家中,感受到的是其乐融融。
守护魅力乡村,筑梦雪峰山下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2019年,他身体力行,指导湖南科技大学“魅力乡村·筑梦雪峰”社会实践团28名青年学子,深入邵阳市洞口县雪峰山下山门镇和桐山乡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活动。十天的活动精彩纷呈,他指导实践团开展了爱心支教、“砼心筑梦”小书屋捐赠、贫困生资助、美丽蓓蕾守护和美丽乡村环境整治等专项志愿服务活动。他与实践团带领留守儿童走访了蔡锷故居、雪峰抗战遗址;带领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对当地乡村路桥质量、水环境质量及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进行了勘测……三下乡活动中,他时刻关心同学们日常生活起居,并积极关注青年,关爱青年,充当青年学子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学生的引路人。他选取团队成员,明确分工合作,并加强工作指导交流,每晚会召开会议总结当天工作,了解学生收获,并规划好每日进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到实践活动,他都以自身行动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砼心学子逐梦,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在疫情肆虐之时,他指导并带领湖南科技大学“砼心学子筑梦·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共61名青年学子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以“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组建线下集体科技助农、线下个人返家乡、线上支教三个分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
他带领线下团队前往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响水乡湘江村进行调研,了解该村的环境情况,之后并就调研所发现的问题做了总结,分析如何帮助湘江村村民改善生活条件。因情况特殊,团队无法到乡村进行支教活动,于是他指导志愿者以互联网为平台,采用线上“云支教”的方式,满足乡村的孩子们求知的渴望。线下各地,他引导志愿者们在严格保证自身安全健康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实习、志愿服务、家教兼职、政务实践等形式,助力社会经济复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他企划并开展“点亮微心愿”、主题科普公开课等特色公益活动,用爱心为知识牵线搭桥。还发挥专业优势,对乡村水质、土体、道路等各项进行勘察取样,挖掘美丽乡村发展潜力。他充当青年学子的知心人,时刻关注志愿者们生活动态并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认真负责的他每日合理协调规划每日进程,明确分工合作,积极加强工作指导交流......
“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廖继彪正如自己所希望的那样,三年如一日,满怀热忱,发着光、发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