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毕业于晋中信息学院(原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郭一民,如其他学子一般,受志愿服务的感召,毕业之后选择志愿服务新疆,将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个阳光、正直、富有责任心的山西大男孩,在新疆的一年多里渐渐成长,焕发出属于他自己的青春光芒。“看到身边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想到当初自己所做的决定,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服务西部的信念,我会努力做一名真正的西部建设者。”郭一民讲到。
坚定信念走向西部
谈及如何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结缘,郭一民直言纯属偶然。一次,他从学长那里得知了西部计划后,便开始积极关注西部计划的相关政策、动态及志愿者的工作情况。为了更真切地了解西部计划工作,他还与志愿者交流、沟通。
在志愿者前辈的指引下,郭一民满怀信念地选择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怀着一颗勇往直前的心踏上了新疆这片热土。
“其实最初父母并不支持我的做法,甚至有些人还对我的做法很不解。”郭一民说,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对于孩子即将前往陌生地方,他们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而更多人觉得,大学毕业后应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安稳的生活。可在他看来,“年轻就要敢于拼搏”。
抱着这样的信念,郭一民积极报名,一步步坚定地走向西部,通过参与西部计划磨砺自己。
“记得刚来到新疆,我被分配到了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在大学期间,我学的是软件工程专业,还是能较好地适应这份工作,并从中不断充实自己。”郭一民告诉记者,部门领导十分和蔼,给了他很多指导。领导和同事还教会了他很多工作技能,以及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也使他的西部志愿之行少了一份担忧,多了一份坚定。
西部馈赠学习精神
只身一人,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新疆。新疆的食物普遍过辣,加之气候干燥、风沙肆虐,初来乍到的郭一民开始时感到不适。但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让他退缩,也同样在艰难中让他在西部收获了领导、同事、朋友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关爱,让他在西部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郭一民所服务的新疆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位于昆玉市,这座城市建在茫茫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地处南疆,是沙海老兵的故地。说起沙海老兵的故事,郭一民眼睛里充满炽热,语气里满是坚定。
他讲道:“沙海老兵当年为了解放和田横穿了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克服艰难险阻,随后开始了屯垦戍边的生活,建设大戈壁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是这么来的。‘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代代沙海老兵为新疆发展建设的坚定信念。这种精神是我们青年人最应该学习的。”
在此期间,西部志愿者还参观了老兵纪念馆、纪念碑等一系列沙海老兵纪念地,大家一同进行思想上的洗礼,传承“沙海老兵精神”,为更好地建设西部贡献自己的力量。
疫情期间坚守一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是郭一民工作最忙碌的时期,对他来说也是从未有过的考验。
疫情期间,他得知单位要抽调人员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后,主动放弃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响应单位、社区防疫号召,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中。和千千万万的一线志愿者一样,正是因为肩上有责、心中有爱,所以他丝毫不畏惧。
郭一民始终秉承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的工作是定期为单位楼道消毒、与同事轮流值班、对单位来往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监测。晚上值班结束,他还会整理当天所有居民的统计信息并上交单位。虽然这些工作很繁琐,但他没有叫过一声“苦”。
防疫期间,郭一民还多了一个身份——快递员。当时,居民全部响应号召居家隔离,无法外出,大家的生活物资一部分靠快递运输。那么问题来了,居家隔离期间谁外出取快递。这个时候,他一人揽下了给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的任务,凡是需要取的快递,只要大家一个电话,他都会及时取件。
“小郭就是我们的贴心人,帮我们做这做那从来没有抱怨过,大家都很喜欢他。”郭一民周到的“服务”让居民倍感温暖,只要提起他,居民脸上挂满了笑。
郭一民说,有时虽然很辛苦,但想到自己是在为人民服务,在一座新建设起的城市中贡献力量,还是觉得很有成就感。
像郭一民这样的一群“逆行者”,他们守护的是一扇门却温暖了一座城。
青春,就要放肆拼搏,趁着年轻要敢于实现理想。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是两到三年,而郭一民却说,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会继续选择建设西部,努力做一名真正的西部建设者。
郭一民的服务故事还在继续,和其他服务西部的志愿者一样,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也将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志愿者的名片传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