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楚涵,浙江绍兴人,温州大学教育学院2020级应用心理学(师范)班长,曾担任教育学院团委、教育学院学生会艺术团工作人员。在校期间,曾获2020-2021学年温州大学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教育学院“优秀学子”、2020-2021学年温州大学“学习标兵”、2020-2021学年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在上一学年以智育、德育、能力以及综合排名皆为第一的好成绩,曾获得浙江省政府奖学金。
一、初心如磐,矢志不渝
“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很多人宁愿随波逐流地飘,也不愿意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后脚踏实地地走。但沈楚涵始终将读书求理作为大学的主要任务,她明确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秉持刻苦钻研精神,努力夯实基础,一次性通过了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获得了普通话二甲证书,两学期的成绩皆为专业第一。在科研方面,她深谙科研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了时勘教授的研讨会并加入了其指导的项目,也加入了崔冠宇教授的启迪心理工作坊,还参加了创新创业项目等比赛活动。在学习方面,她肯于吃苦、奋发向上。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冬天在教院复习时,过道里的温度几乎和室外无差,冻僵的手指几乎无法写字,但她依旧坚持在外学习。因为温暖的寝室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堕落的“天堂”。她自知自己的自制力差,那就必须做一个把诱惑一次性杜绝在外的狠人。
二、多面玲珑贵在权衡
作为班长,沈楚涵带领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和老师的号召,开拓崭新的班级治理方案,带头完成班级的各项活动和工作,立志架起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团学工作期间,她投身工作,多次获得学校通报表扬。有人会问她:“会不会忙不过来?”她回答道:“忙着,忙着,就忙过来了。这不光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是对时间管理利用的锻炼,是对任务轻重强弱的把握。”在这期间,她不仅收获了真挚的友谊,也让自己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她认为获得的“优秀学生干部”是对她工作的极大肯定,大家的信任与鼓励也是她前进的巨大动力。有时,最具挑战的事,也是让你成长最快、最有成就感的事。上坡的路往往是最难爬的,当你觉得累、觉得痛苦,那意味着你在走上坡路。
三、朝乾夕惕,知行合一
正如西汉文学家刘向所言“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沈楚涵坚信:要迎着晨光实干,且不对晚霞幻想。在寒假实践中,她和她的团队走访温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共浙南一大纪念馆、瑞安国旗教育馆、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乐清支部旧址等七个红色景点,分别对三位革命先辈进行了访谈活动,弘扬了优秀的红色精神文化,最终获得温州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一等奖。沈楚涵还热衷于志愿者活动,多次参加自行车管理志愿活动、图书馆志愿活动、献血活动等志愿活动,也参加了温州市群党服务中心开展的2020年第四季度“欧江红”志愿者训练营学习并成功获得结业证书,现还报名参加了2022年亚运会志愿者,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四、起笔精彩,收笔饱满
学习之余,沈楚涵广泛拓展自己的爱好。热爱唱歌,就去参加十佳歌手;喜欢跳舞,就去加入街舞社。她参加过募捐,参与过献血,报名过长跑,表演过小品,进行过路演,设计过研学。想把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不只靠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在生活方面,她崇尚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与室友相处和谐友爱,每学期都评上了温州大学“优秀寝室长”称号,所在寝室每学期也都获得温州大学“文明寝室”称号。卡夫卡曾说:“每一天和每个微不足道的成绩都是一种礼物。”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是为未来做下铺垫,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追求优秀的旅途,从来不缺惊艳的风景。
五、寄语
1.别做一个“碎片人”。时间一旦被摔碎,它流逝的速度是你难以想象的。就像以前用纸币的时候,一张一百的大钞变成零钱后就会用得特别快。对于自控力差的朋友们来说,把时间整合起来,全身心投入去完成你的任务,达到心流状态,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2.善用备忘录。别再挑战你记忆的极限了,你肯定转头就忘了喂!用用手机自带的备忘录吧,定几个闹钟,有条有理哟!
3.如果你想早点睡觉,就别把手机拿上床。
4.与人交谈,少用反问句。不然会被当成阴阳人,而且也不利于信息的传达和问题的解决。
5.难过的时候就早点睡觉吧。生活最好的状态就是: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
6.去尝试一些你没踏入过的领域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比如我现在有尝试去讲脱口秀和翻拍,准备做个搞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