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落在了最美处

黄芳,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现代教育技术部高级工程师,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2010年从部队研究院转业,来校在电教中心工作,后担任中心主任,负责全校教室和语音室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技术保障,负责各类教学音视频的制作;2021年底,电教中心划归学校信息网络中心,担任信息网络中心教育技术部部长;获评2022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服务保障人员。
在新校区建设任务中,黄芳承担了全校公共教室教学条件建设工作。在所有项目实施期间,她和同事们一起,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在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共建设了两期项目,完成了2栋教学楼170间教室的建设任务,保障了师生开展正常授课与学习的需求。

行走在泥泞路上的建设者

2021年,在诸多项目团队中,黄芳带领的团队率先进驻新校区。7月5日,新校区一组团教学楼还没有交付。楼内没有水、电,楼外周围更是杂草丛生,连道路也没有硬化,运货及行人都只能走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灰尘漫天,雨后泥泞不堪,楼门口人员需要借助一块木板搭的独木桥才能出入;同时,夏天工地闷热,周围500米内连厕所都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运送货物、铺设管线、安装设备,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然而,黄芳和同事们并没有退缩,在部队里养成的严谨、认真、务实品质,更是激发了她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斗志。为了保障新校区如期开学,黄芳团队第一时间进入工地。她知道,作为学校教室承建部门,按时保质建好教学场所,保证学校师生正常上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说:“干就干!”于是,黄芳带着同事们,一起在楼内楼外勘测现场,因地制宜制定施工计划。作为整个教学楼内第一支队伍,繁忙紧张的施工任务就这么铺开了。

7月12日上午,项目组按计划运送管线入场准备安装隐蔽工程。货车开进学校工地不远,就陷入了泥坑,怎么都出不来。车外大雨如注,打伞步行几分钟衣服就湿透了。看着满车的货物、想到还在工地等待的施工人员,黄芳赶紧打电话求援。半小时后,她终于找到一辆救援车,几经周折把货车拖出泥坑。雨季与工期正好相撞。每次大雨过后,教学楼周围都会由于积水过多变成“积水潭”。人员进出、运送货物,都是非常大的挑战。据黄芳回忆,像这样在雨水和泥泞中抢任务的时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回。

从各个环节上把控项目质量

由于疫情原因,黄芳长达一年半没有回过老家,年迈的母亲非常想念她。然而,难得抽出时间的回乡探亲却只有匆匆数天,黄芳就辞别依依不舍的老人赶回工地。整个暑假,她没再外出,天天在工地上忙碌。鞋子晴天一脚灰、雨天一脚泥。有时回小营开会办事,同事看到有些不解。她笑着打趣,说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民工队长。

废寝忘食,盯项目细节,她是认真的:因为在工地出入不便,为节省时间,经常随身带点零食,中午就不再外出就餐;楼内没有厕所,就尽量不喝水;每天晚上收工后,都要组织项目会,对当天的施工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再部署第二天的工作。天天如此,黄芳基本上都是晚上12点以后才能休息。她说:“只有把控住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项目的质量和最终结果才是可控的。吊顶、墙内、地板隐蔽工程的质量尤其重要,如果存在问题,不良影响将会持续多年。”因此,黄芳始终觉得,现在累点都是暂时的,重要的是必须保证后期学校师生在课堂上稳定、放心、安全地使用教学系统和设备。

教室桌椅采购项目与多媒体教室建设项目同步进行。对于教室内使用的桌椅类家具,黄芳在关注款式的同时,尤其注重环保参数,遵循了非常严格的环保标准。她总是将“我们也为人父母,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空气达标的教室里安心的学习。只要将心比心,就知道最应该坚持的是什么;我们要对得起学生和他们的家人对学校的信任”这个理念挂在心上,并践行在工作当中,对教室家具环保高度格外重视。这得到了学校领导以及教务处的大力支持。项目完成后,教室内基本无异味,投入使用后也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提前调查研究出来的教室

早在2019年初,黄芳和同事们就在教学楼还没盖完之前着手为项目作准备。根据教室的设计图,黄芳带领同事们逐一研究每间教室的教学设备和平台的技术方案,针对技术方案又绘制了详细的设备管线预留预埋图,并反复论证、数易其稿。在楼体施工前期,她与基建部门、设计院多次沟通,最终定稿;在教学楼施工期间,她经常去工地踏勘,80多间教室,每间教室少则十多个预埋点位,多则二十多个预埋点位。若是发现问题,黄芳就与基建处、设计院、总包、分包等单位沟通,争取最大程度地确保预留预埋方案得以落实。由于长期跟踪、深入研究、经常泡在工地,80间教室的编号、空间结构、预埋点位、设备数据,她都可以脱口而出。

为了提供更好的教学保障条件,黄芳和同事们还对教学平台和设备做了大量的调研准备工作,精益求精,反复打磨方案。克服疫情带来的诸多不便,黄芳先后走访调研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二十多所兄弟高校,同时与各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研讨。黄芳一共收集了6000多项数据,并对各学校的教室建设方案、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设备使用情况进行了汇总和分析,也对市场上各主流品牌、型号的相关设备进行了论证和分析。同时,黄芳还多次邀请各学院的教师代表参与新校区教室建设工作,并且积极将老师们的专业知识应用到项目建设中去。其中,打铃系统、黑板和多媒体控制台的设计,都蕴含了一线老师们的宝贵意见。

爱岗爱校,尽职敬业。黄芳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建最好的大学,做最好的自己”的信息科大人精神。开学后,在新校区清新典雅的教室里,老师们用着便捷智能的设备,流畅地写着板书,和同学们在课堂上互动讨论,感受着教室内温暖热烈的气氛。对此,黄芳内心很踏实,说:“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落在了最美处。”
时间:2023-03-11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黄芳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落在了最美处
  • 守住心中的一方田——专访“李世雄奖”获得者李士阔
  • 专访《自然》增刊“自然指数2018上升之星”重点人物葛炳辉教
  • 坚守入党初心 奋斗青春无悔 ——专访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