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育资产与财务管理事务中心开展第三届“助学圆梦育新人”学生资助评选宣传活动。经过区校推荐、专家初评、综合打分等环节,活动最终评选出20家“首都学生资助典型经验单位”、30名“首都校园励志人物”、30名“首都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我校连续两年荣获“首都学生资助典型经验单位”,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辅导员全海燕荣获“首都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称号。
全海燕,女,朝鲜族,中共党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辅导员,长期负责学院奖、勤、补、贷、助、免等相关资助育人工作。曾获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五个环境建设”先锋、辅导员标兵、优秀辅导员、就业长庚奖等荣誉。
将心比心,同理共情
全海燕是一名来自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教师,从小就对祖国多元共生的文化特点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切身的感受。上学期间,她毅然选择攻读民族学专业,曾先后前往多个少数民族偏远山区进行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深知从大山里走出的孩子们求学之路举步维艰。紧张的教育资源、稀缺的书本教材、艰苦的教学环境、闭塞的信息来源以及现实的经济压力无不成为困难生们成长成才的绊脚石。全海燕深知学生资助工作意义深远,能够深切体会到这项工作的使命和责任,对待工作尽心尽责,细致入微。日常与家庭经济困难生谈心谈话,时刻保持谦逊姿态,以同理心代替同情心,根据自己曾经的切身经历,用过来人的角度将心比心地与学生平等交流,想学生之所想,难学生之所难。有些学生比较羞涩谈论起自己的家庭情况,或内心相对排斥向他人表露自己真实想法。全海燕能理解他们的处境,总能设身处地地积极引导,耐心倾听,凭借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田野调查经验,让学生敞开心扉,勇于倾诉,并经常主动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以往经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渐渐与学生建立互信,积累感情,逐步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
落实落细,精准助困
作为坚守在资助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全海燕认真落实国家和学校各类奖助政策,将学校各类奖助学金评选细则烂熟于心,根据评选办法和评选程序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实效。针对每一份学生材料她都会认真研究并进行细致分类,通过分类统计、重点关注,建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生台账,并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家庭经济变动原因,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获奖等情况。四年间,她审核了500余份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材料,近4500余份的奖助学金申请材料,所经审核奖助学金金额累计340余万元。
疫情期间,她时刻关心着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近况,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疫情期间的资助工作,主动联系每一位申请资助的同学,详细询问困难情况并耐心协助申请工作,通过精准帮扶将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传递给每一名学生,先后协助82名同学申请了学校疫情期间专项资助。同时,积极开展校园地贷款、绿色通道、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企奖学金等资助工作,让每一名困难生都有渠道申请资助,获得来自国家和学校的帮扶。
探索育人方法,强化育人实效
全海燕非常重视各类奖助政策的宣传,利用新生教育、年级大会、主题班会广泛宣讲各类资助政策。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落实扶困、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为困难生创造更多的综合素质提升平台,积极开拓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的新路径,加强以奖促优、以困助困、双向育人的工作新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对学生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总结凝练典型事迹并广泛宣传,通过树立榜样、分享经验、互通有无、相互鼓励,实现困难生的共同进步,形成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良性循环。
在资助育人的道路上,全海燕用自己的细心和温情关心着每一位学生,希望从学业、就业、心理等多方面给予学生帮助,陪伴学生成长,助力学生成才。她表示,今后将继续坚持以德立身,秉公助学,守住初心使命,为培养出新时代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