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战争中,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勇敢的平民英雄、坚强的平民战士。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冲在一线,用生命和责任与疫情抗战,守护着人民的安全。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的食堂里,也有这样一位一线职工,他顶着巨大的压力30余日默默坚守,勇挑重担。他抛小家,顾大家,无私无畏,全身心投入学校疫情防控的战斗中。他就是刘占海,是学校后勤处饮食服务科小营校区学二食堂管理员,一位劳务派遣员工。
没能回家过年,反而临危受命
一年又一年在信息科大食堂里忙碌着,孩子也有好几年没回老家陪爷爷奶奶过年了。今年寒假,刘占海早早计划着在学校过完年就带孩子回老家,好好陪老爸老妈住上一段。这是刘占海最重要的新年愿望,更是他常年工作在外、渴盼向父母尽孝的一种迫切,对此他看得很重。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刘占海深知自己是老员工,又是管理员,熟悉食堂各方面情况,而且适逢假期,食堂人手不够,他必须承担起留校防控疫情这个担子。于是,他跟学校主动请缨留了下来。一个多月来,在后勤处的领导下,他带着班组人员保障留校人员的一日三餐外,全身心投入到了学校食堂疫情防控的战斗中。
一边安抚队伍,一边尽职工作
往年春节假期,饮食科会安排各校区自营基本伙员工分两批进行轮流值班,一批回家过年,一批留守,然后再轮换。今年春节突发疫情,第二批轮值员工到校后要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这样一来,第一批坚守岗位的员工,非但不能回家团聚,还要继续坚守,面对更加艰巨的任务。他们要保证留师生的一日三餐;要完成各项日常安全工作;要开展大量的疫情防控工作;还要保障入校隔离的8位员工的一日三餐和热水供应。
巨大的心理落差,繁重的工作任务,外加疫情持续发展带来的心理压力,这样一支队伍急需心理安抚。学校领导、后勤处、饮食科各级领导纷纷前来看望,送来关怀。刘占海是这支队伍的带头人,他更深知员工们的难处和内心的煎熬,但战“疫”刻不容缓,不能有丝毫放松。于是,这个假期刘占海的话明显多了起来,他常跟员工们一起了解全国的防控形势,讲一些疫情前线的感人故事,以心换心去劝解。他常跟员工们说,“咱们留校的人员真的都很辛苦,我们都没能回家,疫情又在发展,还有那么多工作。可我们要好好想想,现在全国人民都在为抗击疫情而努力啊!咱学校哪个岗位上的人员也不易,大家都在为防控疫情而战。只有大家都尽到一份责任,才能更快地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我们才能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呀!”他每天还要去了解隔离员工的生活情况,安抚他们的焦虑,保证他们能够安全度过隔离期。
人少活多排班难,排不过来自己上
小营校区学生二食堂、清真食堂一直在营业,其中学二食堂原留校人员13人,保证为留校师生、入校办公师生的餐饮供应。后来因为增加大量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就非常忙碌了;待隔离期满后人员加入共21人,情况稍有缓解;但没几天,为保证安全要减少校外员工进入校园,现在就又只剩16人坚守岗位。人少活多,又要安排倒休,所以每一班工作量都非常大,排班的事儿就比较伤脑筋。有时实在倒不开,几位骨干员工就只能减少休假,刘占海本人就更谈不上休假了,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要熬夜干活。有时候有员工看到他为难,就主动承担一些任务。刘占海特别感动,采写他的时候不断强调,一些员工真的挺感人的,主动请求任务,从来不讲条件。就这样,刘占海带着他们这支朴实又普通的队伍,每天做好一日三餐、落实安全制度,为隔离人员送水送饭,并认真细致地落实好食堂规范就餐、安全提醒、全面消毒、分窗口售卖等10项安全防控措施。他们的做法还被高校餐饮公众号转载报道。防控工作细致零碎,几位刚刚休假的校外居住人员,不上班了,刘占海又要经常关注他们在家的安全健康情况、其住所周边的情况,并按时上报。一旦有防控物资到货的信息,他马上要带人去领,然后组织发给健翔桥和小营校区在岗人员。还有人员返校、购买食堂原材料需要与后勤办公室、校医院、安稳处等部门协调等等,一项一项加一起,基本每天都是满满的。一到晚上,他基本是倒床上就能睡着。
信息上报繁杂细致,但责任重大
动态掌握全校师生全面、详细、准确的信息是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有效的手段。这个假期信息科大数据上报组的老师们辛苦至极。而作为饮食服务科具体信息上报负责人的刘占海一直兼顾着这项繁杂、细致的数据上报工作,虽然几度让他崩溃,但他深知责任重大,一直咬牙坚持到现在。饮食服务科共250余人,三个校区有基本伙员工,还有外包档口人员。一放假这些人就都分布到全国各地。之前没有总体的人员信息库,都是各自分开管理。疫情发生后,每天需要上报各种人员信息数据。开始的时候,刘占海没有全体人员的信息,就跟各分管负责人要。但要来的也不全、不准,于是他就一个一个打电话核实。刚开始一些外包档口人员还不理解、不配合,经常挂电话。好几次,学校信息要的紧,他和科长一起,从下午4点打电话、核实信息,一直到凌晨,才把数据报上去。起初的时候,他的电子表格软件还不太会,稍有一点时间,就赶紧坐电脑前补习。他说,报信息这事儿,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容不得半点马虎。他风趣地说:“疫情防控,帮我学会了做电子表格!”
七岁的女儿说,“爸爸你不要我了?”
疫情防控是与时间赛跑,任务急,人又少。刚开始,刘占海和同在学校食堂工作的爱人都要上班,只得把七岁的女儿留在家里做作业。尽管刘占海就住小营家属院,他也有半个多月没能回家一趟。一次女儿打电话来问:“爸爸,你是不是不要我了呀?这么久也不回来看我!”刘占海眼圈发红,停了好一会儿,告诉孩子:“爸爸在打妖怪,等把它打败了,你就能天天看到爸爸啦!”这边心疼孩子,那边还要挂念一直单独在河北老家的父母。刘占海休息的时候经常要给爸妈打个电话,叮嘱一下。尽管有诸多的担心和牵挂,他深知自己肩上还有一份学校食堂疫情防控的任务更重要,必须要做好、坚持要做好。
食堂每天都在正常开业,在校师生每天可以放心就餐,是因为有刘占海们在负重前行。刘占海,只是一位普通的劳务派遣职工,但在学校工作十七个年头的他,早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学校的一份子,当成了学校的主人。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他主动挑起重担,不讲条件、没有推托、没有懈怠,顽强地负重前行。刘占海今年36岁,他现在是后勤处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在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向党员的标准迈进!
感谢像刘占海这样的信息科大人!信息科大的食堂因为有你们而更加安全,信息科大的师生因为有你们而更加安心,信息科大因为有你们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