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最为吃劲的关键阶段。学校何时开学,学生何时返校,成为师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此时,一段基于可视化编程数据模型,以科学易懂有趣的方式演绎现在为何还不能开学的视频迅速火遍全网,这一视频的作者正是我校通信学院电信1604班的徐云岫同学。
火遍全网的科普视频
这段视频发布后,迅速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闻联播、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央媒,多省教育厅及多所高校官方平台竞相报道和转载。截至目前,该视频已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累计阅读量超过1.6亿余次。
家国情怀与专业优势的灵感碰撞
疫情当前,徐云岫遵守规定、隔离在家,每天关注疫情状况的他不断在社交平台为湖北加油,为祖国加油,家国情怀最是热血,徐云岫恨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奔赴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不学医,但专业并不是壁垒。当时,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徐云岫结合全民关注的热点,从正在学习的软件中得到启发,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兴趣爱好,以专业的技术和精准的数据,制作了这个面向大众展示的较为直观的校园疫情传播模拟视频。
视频模拟了一个由教室、食堂、学生公寓组成的简单的学校场景,其中,不同颜色动态点代表不同情况的学生,模拟了在全体同学不戴口罩、戴口罩但是发病不隔离、发病后隔离等各种情况,最终得出结论,即便是大家都认为最安全的全体同学戴口罩且发病同学被隔离的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导致较大范围的感染,从而科学、形象地向大家解释学校为什么还不能开学。
没有一蹴而就的花开,只有执着稳健的奔跑
谈及这段火遍全网的视频,徐云岫谦虚地表示这是个偶然。而从徐云岫的老师、同学口中我们了解到,这样的“偶然”结果里存在了太多的“必然”。
徐云岫在校期间表现优异。他曾获2019年度的国家奖学金,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十分突出,曾获得各类科技竞赛国际级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3项,省市级奖项8项等瞩目的成绩。其中,在2018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中,徐云岫获得了学校史上最好成绩。他还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英文EI期刊论文2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各1项。学习科研之外,徐云岫积极参加学生工作,曾担任学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徐云岫对电子和信息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便携激光雕刻、投影3D显示系统、步进电机乐队、可编程模块化无人机等10余项科技作品。
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徐云岫实至名归且令人信服。这次成为话题之王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偶然,而是他始于兴趣、源于担当、长于专业,执着稳健的日积月累。
平凡有梦想,坚守有担当
徐云岫对自己的定位是喜欢忙碌生活的普通人,并且满意当下规律且充实的校园生活。“我觉得在信息科大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很忙但很充实,学校提供的科研经费、场地和其他条件都很充足。学校的实验课程我一般都会在开始前完成,实验报告和大作业会要求自己提前完成或者用英文写等方式来提升自己。之前在学院的晚会上表演过竹笛还有合唱团的节目,放松的时候会玩玩相机乐器学学画画,和朋友一起出去吃吃饭玩玩游戏什么的。”
谈到毕业去向和未来的梦想,徐云岫目前已经获得东京工业大情报通信系VR、AR方向项目的conditionaloffer(导师内诺),五月份还有最后一次面试。他本人对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继续深造,看到这个学科更宽广的世界,仿佛不是要去求学,而是进行一场热爱的探险。或许,正是因为热爱,日复一日的努力和自律才轻松且有趣,而也正因为目标单纯且笃定,前路才如此让他期待且始终充满热情。
徐云岫认为,自己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面对疫情,大多数信息科大人都怀抱着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的情怀。
疫情当前,无论是编程视频火遍全网的徐云岫,还是在北美参加外交部征集物资志愿活动的刘冠宇,无论是志愿协助医院医护工作的蔡子博,还是志愿服务家乡抗疫工作的学生党员史栋元,抑或是向乡村运输物资的吕宁……无数信息科大学子各有各的坚守与梦想,于力所能及处践行着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