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尔哈巴•赛莱用坚持打开梦想之门
“所有的努力,就是期待着将来能够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家乡更加美好。”眼前的这个女生来自新疆,长睫毛、深眼窝、高鼻梁、皮肤白皙。她明亮动人的眼睛里,总是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求。在校期间,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勤以为学”的涵义。她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渴望有一天能学以致用,为家乡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她说,这是她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她时刻准备着。她就是我校公共管理传媒学院行政1201班的麦尔哈巴•赛莱同学。
麦尔哈巴•赛莱来自新疆南部的“无花果之乡”——克州阿图什市塔合提云村。“我们家种无花果。”一提起家乡,她不禁眸中一亮,“无花果其实是有花的,只是太小了,大家可能都没注意到,果子特别甜……”仿佛香甜就在嘴边,每每提起家乡,她都兴奋无比。
在麦尔哈巴•赛莱的家乡,上大学的女孩子为数不多,女孩子一般早早工作,早早成家。麦尔哈巴•赛莱是个好学的姑娘,本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象牙塔”的渴望,她不断努力,辛勤付出,希望有一天能走进“象牙塔”。她在学习之余,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麦尔哈巴·赛莱说服了家人,同意她外出求学。
求学机会来之不易,麦尔哈巴•赛莱更懂得珍惜。2008年,15岁的她考进了上海金山中学内高班。小小的她,穿过茫茫戈壁、层层山峦,恋恋不舍地告别家乡,一路东行,开始了外出求学的第一站学习。2012年9月,她来到了期待已久的首都——北京,到我校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圆了大学梦。在这里她开始了新的学习旅程。2016年7月,她再次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华北电力大学的研究生,依然选择的是行政管理专业。她说,这个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可以学到公共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社会公益也有一定联系,可以统筹规划工作中的事情,将来可以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
乐于助人是常态
上大学后,赛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家在南疆的我能来发达的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感到无比幸福。在党的培养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因此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做一名有远大理想、思想觉悟高、能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一份力量的人。”
“乐于助人”是所有熟悉麦尔哈巴•赛莱的老师对她的共同评价。精通维、汉两种语言的她,除了学习,另一份工作就是业余“翻译官”,而且这份工作是随时随地的。每年有不少新疆的维族孩子到北京求学,她都会主动上前,临时充当他们的“翻译官”。同时,她还会耐心地帮助新同学填写入学重要单据、各类补助申请,给他们生活上学习上提供意见和建议。不仅如此,她还走出校园,帮助更多人,不论是在支教期间,还是在实习岗位上,她都是努力克服困难,利用所长,积极帮助大家。
大二时,她已精通维、汉两种语言,暑假期间,她在家乡阿图什社区实习,为前来办事的居民做翻译,解答办理证件、医疗、卫生、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她总是一遍一遍地请教其他工作人员,再一遍一遍地给前来办事的居民作解释,直到对方满意。所在工作单位的一层服务大厅,每天人来人往,常常排起长队,有时下班没准点儿。实习生是没有工资的,有人告诉她,她可以不受其他工作人员上下班时间的约束,时间可以稍稍自由一些,可她却说:“只要我在那里,就是那里的一份子。”她每天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其他工作人员的上下班时间。她喜欢大家的友善,更希望能把这种友善传递下去,她说;“每帮助一个求助者,我都会感到快乐,我也想,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深入基层的公务员,这样就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大三暑期,她在新疆阿图什市阿克陶县第一双语(维、汉双语)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当地幼儿园环境艰苦,黑板和桌椅已经十分破旧,还有不少孩子的衣物是靠募捐得来的。时常有些家长因贫困让孩子退学,幼儿园的老师都要挨家挨户走访,说服家长,让孩子们重返教室。麦尔哈巴•赛莱和老师们一起做着一样的工作,她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教他们做游戏,学习汉语。她说,只要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她都会无比开心和莫名感动。这次暑假支教更加坚定了赛莱回去建设家乡的决心。“看到家乡的贫困的孩子,我心里非常难过”她感慨道,“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帮助到他们。”
成功的秘密是坚持
在小营校区操场的红色跑道上,总能看到麦尔哈巴•赛莱奔跑的身影,即使在紧张的考研冲刺阶段,她也坚持每天跑步一小时。她认为,求学之路如同跑步一样,都需要一种毅力。
在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上,麦尔哈巴•赛莱分享自己学习经验,她一再强调:珍惜大学时光,多读书,多充电。她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她对语言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便充分利用每分每秒进行学习。四年来,她先后获得英语四六级证书、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MHK四级证书,每一个收获,背后都有一份坚持,都有一份成长。
当被问及学习语言的秘诀时,她笑着说:“我学英语主要是看美剧、看原著,培养语感,增加词汇量和阅读速度。”她认为在学习语言方面,就是要多听多说多看,这个很重要。对于普通话不过关的少数民族同学,麦尔哈巴•赛莱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觉得可以多和舍友、同学、老师交流,不停地说不停地听,学习语言就是要多听多说。”
她在成绩上绝不仅仅满足科科能过,而是不断提高自己,多学一些东西给未来工作做准备。从大一到大四,她几乎每天都抽出两到三个小时到图书馆自习,整理所学的每个科目的笔记。文科知识较为繁杂,高中学理科的她起初并不适应:“背了就忘可能是同学们常有的问题,这也只能一遍遍整理、重复了。”同时,她也会在图书馆看一些公共管理类的书籍。大学前三年,学习上的坚持给大四考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她在考研上更加得心应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麦尔哈巴在大四上学期准备考研时每天都制定了时间表,规定每天必须把考研所有科目过一遍,并确定每段时间具体工作的详细计划。为了考研,她特意从网上找来华北电力大学近三年的考研题进行模拟训练。“模拟考试”成绩的起起伏伏都时时刻刻牵动着她的心:“当模拟成绩不符合我心目中的标准时,我也会难过。”回忆起考研的点点滴滴,她感慨良多:“但我会告诉自己,差距就是动力。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麦尔哈巴•赛莱,考研的那两天是她最难忘的。走入考场后,她的内心交织着紧张与兴奋。这一刻,她终于能把梦想和现实相连了!最终她以348分考取华北电力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比少数民族预科线高出103分,比普招线高出13分,成功免去一年预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她日复一日的坚持、积累让她期盼已久的考研梦想成为现实。
路还长,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需风雨兼程。赛莱打定注意,有一天学成归来,要用知识和智慧建设自己美丽的家乡。
时间:2022-12-31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麦尔哈巴•赛莱用坚持打开梦想之门
- “所有的努力,就是期待着将来能够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家乡更加美好。”眼前的这个女生来自新疆,长睫毛、深眼窝、高鼻梁、皮
- 12-31
- 王灯山科技新星养成记
- 也许你不会注意,在小营校区图书馆与教学楼之间,常常穿梭着一个身材消瘦、腰板挺拔、行色匆匆的身影;
- 12-31
- 赵萍因为爱,她的世界充满阳光
- 赵萍是信息科大后勤处专门负责房产管理的老师,姐妹们亲切地叫她萍萍。赵萍看着年轻,但她可是学校的老职工了。
- 12-31
- 赵南茜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 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她的世界简单单纯,她渴望爱与被爱,喜欢用微笑去迎接每一天,将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 12-31
- 张福学50余年,他的探索脚步从不停歇
- 2016年4月27日,微风将淡淡的初夏味道送入法国梧桐掩映下的传感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这个占地面积不是很大却整洁而有序的实验室里,
- 12-31
- 创业达人陈浩不辜负时代和青春
- 陈浩,2012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在这个离别的六月,陈浩和所有的毕业生一样,再次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考研?工作?
-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