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蕾,女,侗族,贵州铜仁人,2019年7月毕业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8月,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现服务于江口县双江街道兴隆社区窍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担任双江街道兴隆社区窍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团工委书记、共青团工作站负责人。服务期间,她先后荣获贵州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基层项目“优秀志愿者”、贵州省“最美志愿者”、铜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让志愿精神在“疫”线闪亮
己亥岁末,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热闹的春节变成了家门紧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我是志愿者,我先上!”在双江街道兴隆社区,杨蕾毅然决然放弃休假,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成为了一名防疫工作者。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请战、冲锋在前,坚决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安排部署。杨蕾逐户开展人员排查,认真摸排是否有从外省返江人员,是否有武汉旅居史,精准掌握外省和境外人员信息,杜绝重点人员漏排漏报的情况发生。她敲开的不仅是居民的家门,更是敲开了群众的心门,她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群众才会更安心。
在疫情防控卡点,杨蕾认真做好人员出入登记工作,量体温、询问去向登记、出入证明,每一项工作有条不紊,对未佩戴口罩的行人进行劝导,做好自身防护,并教他们正确佩戴口罩的方式。那时,口罩是坚实盾牌,测温枪是有力武器,严格把关是对群众认真负责。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杨蕾以30多次180个小时坚守在战“疫”一线,诠释了志愿者的担当与奉献精神。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累并快乐着。
让志愿旗帜在群众中飘扬
为解决易地搬迁青少年儿童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难题,杨蕾担任了盛世兴隆三狮铭苑“四点半”学校负责人。每天下午放学后或者周末时间,她为孩子提供课业辅导、文娱活动等服务,在送去关爱送去知识的同时,陪伴儿童快乐成长。
杨蕾时刻心系348名搬迁群众子女,联合社区工作人员逐户核实青少年儿童信息,建立青少年儿童信息台账,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特困儿童进行专门登记,及时上报街道民政部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四点半”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基础信息。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保障工作中,除常规工作外,杨蕾定时开展“四点半”课堂教学,根据孩子们学习程度和兴趣爱好开社古今历史、名人典故、才艺、爱国教育等课程。同时,她还为孩子们开展象棋、飞行棋、羽毛球等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杨蕾与苏州市苏锦街道签订“情系双江·共享书香”协作共建协议,定期为搬迁群众子女提供阅读指导、经典分享、名篇赏析等专业辅导,大量教学活动开展,孩子们喜欢她上课、喜欢上“四点半”课堂,搬迁群众对她的工作给与充分肯定,亲切地称她为“杨校长”。
课后之余,杨蕾非常关心儿童们的心理健康及学习状况。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她积极主动谋划“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在团县委的支持下,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7户留守及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志愿送教上门服务,对留守、残疾儿童生活上给予关心、鼓励,并对其遇到的困难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岁的小吴患先天性小儿自闭症,爷爷又患有膀胱癌,妈妈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和老人,爸爸一人外出务工,因为疾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在了解该户情况后,杨蕾立即会同党支部、工会、妇联等部门制定帮扶计划,帮助小吴的家庭解决生活救助资金7500元,通过微心愿活动帮助其解决生活物资。在她和志愿者的悉心帮助下,小吴喊出人生中第一句“妈妈”。小吴妈妈饱含着激动的泪水从厨房冲出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见证了送教上门活动中这感动的一幕,杨蕾心里有说不出的开心。
让志愿初心永不褪色
小社区、大社会。双江街道兴隆社区窍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现有291户1192人。完善家庭基本信息、家庭成员情况、劳动力就业信息更新,做好医保缴纳、低保核查等,每一天的工作都让杨蕾身心俱疲。但是只要一进到小区,她脸上永远挂着笑容,“您好、不客气、慢走......”等话语经常被她挂在嘴边,她的贴心服务为社区居民送去温暖和快乐。
窍湾社区的“空巢老人”较多,平时他们的子女都不在身边,杨蕾便成了她们的“跑腿人”。家住小区1栋的袁奶奶是她经常看望和照顾的老人之一。每当老人因身体原因不方便到社区时,杨蕾就亲自上门为袁奶奶服务;每当政府单位、社会爱心组织到社区开展爱心捐赠的时候,她就会积极为袁奶奶家争取名额......“杨蕾是个好心肠的姑娘,经常跑我们家来看我,哈哈哈”一提到她,袁奶奶一脸笑意。
在双江街道兴隆社区窍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学习、服务的这段时间里,是杨蕾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在这里,她的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得到了极大提升,“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她身上得到完美诠释。
杨蕾说,近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收获的每一份笑容,都是她最难忘的青春记忆。未来,她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