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杨华英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召,毅然决然地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一名服务于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近两年的志愿服务岁月里,她经历了翠里大山的秋冬春夏和酷暑严寒,翠里大山也见证了她的成长。
助农秋收
做新时代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2021年年底,高华村村干对电脑操作又不娴熟,导致许多工作未能及时开展。在收到乡里通知后,杨华英第一时间收拾行囊,进村协助开展养老认证、农村房屋信息录入、安全生产检查、入户走访记录等工作。她白天入户走访村民,夜里就把信息录入、存档,埋头苦干一月有余,终于如期完成了工作。
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基层的工作繁杂琐碎枯燥,从日常的办公室会务整理、编写工作信息简报、走村窜寨整治环境卫生,到学校开展各种教育宣传活动,再到帮助农户抢收秋粮、调解矛盾纠纷等等需要志愿者的工作,杨华英都积极参与其中,并争取将其做到周全化、高效化、条理化。
在工作中她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面对批评,她调整自己的心态,虚心接受并积极改正;面对表扬,她也不骄不躁,只是微微一笑:“我会继续努力。”
志愿之行,让汗水相伴成长
打铁还需自身硬,杨华英认为,工作就是最好的学习平台,在公文写作中不断研习,在宣传活动中提前了解相应知识,都是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
杨华英不是本地人,因语言不通,在村里与群众交流有些困难。有次,村里一个老人在办公室门口张望,她把老人请进来,发现老人只会讲苗话,问是来办什么事的,老人也听不懂。看了老人手里拿的单子才明白,老人是来领东西的。
从这件事后,杨华英决定尽快学会当地话。从江话学不快,她就耐心请人多讲一遍,细细地听;苗话听不懂,她就通过一些细节去了解群众需求、或者请当地同事帮忙,多方面解决交流难题。经过一年多和群众多次打交道,杨华英已经能够较好地和当地人交流了。单位领导的关怀,同事的指点和帮助,让杨华英倍感温暖。她很快融入到这个集体,和同事们结下深厚情谊。
“自己的行动不能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但是可以改变人们看待事情的态度。”对于工作,不管是大事小事,易事难事,杨华英都细心调研,尽全力把每件事做到尽善尽美。在服务中,不管是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还是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法制宣传活动、助农秋收,她都热心参与,因为收获的东西比付出的要多得多。
近两年的志愿生活,杨华英增长了见识和本领,感受到了光荣和快乐。她坚信,基层的工作历练,一定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