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从江苏师范大学语科院毕业之后,我就踏上了开往西部的列车,无悔的青春就在这里扬帆起航。2009年7月27日,当我在贵州省培训会上,聆听优秀志愿者代表的深情演讲,身边五百多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朋友们共聚一堂,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来自全国各省的志愿者们虽然所学专业不同,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回忆起当初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贵州时,鹿睿这样说。
鹿睿,毕业之际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忙于找工作,而是选择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好儿女志在四方”,父亲的这句话鼓励着她放下对家的牵挂,远离家乡,告别父母,从中国的沿海城市来到了贵州这片西部大开发的热土,开始了不一样的青春体验。两年的志愿生活结束后,她依然坚持留下,继续在这里挥洒青春的汗水。
鹿睿,服务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原遵义县)。服务期间,在当地举办的解说、礼仪、颁奖、宣传、会场服务等活动上,只要是有需要志愿者的地方,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在两年的志愿服务期间,她均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并作为优秀志愿者代表在志愿者迎新晚会上向新来的志愿者们分享服务感受和体会。
初到这里时,面对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听不懂的方言,不同的饮食习惯,鹿睿知道前行的路一定很辛苦。她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坚定地走下去!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的障碍,因为听不懂方言,很多工作就难以开展。工作中,鹿睿很认真地听每个人说话,有时还经常要说“请再说一遍好吗”。工作之余,她经常会主动向当地的同事学习方言,了解一些常用的语言习惯。经过认真的学习和了解,鹿睿很快就能听懂大部分的方言了。语言这第一关就算过了。接着就是饮食习惯。因为地域关系,当地很多菜的口味都和家乡不同,开始的时候鹿睿总是吃不习惯,不过时间长了,慢慢也就适应了。
在团县委的支持下,鹿睿和志愿者们经常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开展关爱活动。他们到敬老院看望空巢老人,陪他们谈心,帮他们打扫卫生,为他们送去一些日常用品。他们组织残疾人一起包饺子,鼓励他们自信自强,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还通过团县委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介绍工作。他们会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选择一个学校开展联欢活动,给小朋友们送去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陪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吃饭,一起聊天。鹿睿和志愿者们到偏远的山村小学,为可爱的小朋友们送去书籍,并在书的首页上写上励志的话语,激励他们要好好学习。通过和小朋友们聊天,鹿睿了解到,孩子们很渴望读书,但是他们没有书可读。透过孩子们看到书籍时兴奋的眼神,她明白了这些书对他们而言有多重要。鹿睿说:“没有亲眼所见、亲身体会,是无法理解到孩子们的那种心情,更不会了解到贫困山村的孩子是怎样艰苦生活的。”
从学校回来之后,鹿睿时常想到孩子们的眼神,她想通过志愿者们的力量,一起来帮助想学习的孩子。于是鹿睿想举办家教课堂,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为留守儿童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地方。这个提议得到了团县委和志愿者们的大力支持,于是他们在志愿者之家摆上几张桌椅。这就是课堂了。陆续有二十多名留守儿童来报名。虽然课堂的设施很简陋,但对于孩子们而言,每个周末能够一起辅导功课,一起玩游戏,一起动手做手工,一起谈论理想,想象未来美好的生活。这是多么简单而快乐的事啊!在欢声笑语中,鹿睿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两年的志愿服务经历让鹿睿成长了很多,同时她也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她决定继续留在这里。她相信,在这片西部的热土上,奋斗的青春会更精彩。2011年她参加了贵州省的选调生考试,成为了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011年8月,鹿睿接到通知,将到原遵义县茅栗镇人民政府工作。虽然换上不同的岗位,但是她依然坚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2012年12月,鹿睿又通过遵义县纪委(监察局)的遴选,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她知道这是对自己更大的考验,她不断提醒自己,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回顾这些年的工作和成长经历,鹿睿深有感触地说:“党和国家已经带领我们实现了全面小康,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作用。学弟学妹们,欢迎你们来到山清水秀的贵州,锻炼能力,磨砺意志,奉献青春,让青春在基层服务中闪耀光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