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镇九顿村,位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这是我参与乡村振兴的服务地。这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有着“地下珠穆朗玛峰”之称的九顿天窗,是都安母亲河澄江的源头;这里美丽神奇、魅力四射,有着荡气回肠的千年古歌,是布努瑶的故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情帮扶下,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兴镇已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但乡村振兴,仍然在路上。

大兴镇九顿村 宋佳铭 供图

九顿天窗 宋佳铭 供图
我的支教地——地苏镇,距离大兴镇,有26公里,车程约45分钟,公交车则需要乘坐41站才能从百才汽车总站到达大兴乡政府。由于天气炎热难耐、携带行李较多、县城公交不便等原因,我便选择乘坐出租车的方式从地苏出发,前往大兴镇。路上,地苏镇错落有致的房屋似乎在向我道别,连绵不断的大山也在向我相反的方向快速退去,我心里暗想:大兴镇会是另一番风景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支团团长宋佳铭前往大兴镇 宋佳铭 供图
当然不是。当我抵达大兴镇,首先看到的,除了山,还是那些大山;除了水,还是那些清水,依旧不变的,还有当地百姓和村干的热情。打开居住地的房门,映入我眼帘的,只有两张铺上凉席的木板床,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但是,我并不因此感到任何失落,亦或是有一丝难过。正相反,我感到是一种自豪与骄傲。我自豪的是,祖国是选择我,而不是他人,奔赴条件艰苦的地方;我骄傲的是,我将会在这里,而不是富饶之地,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帮扶对象对帮扶政策的知晓率,提高脱贫户、防返贫监测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学到真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支团团长宋佳铭的房间 宋佳铭 供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支团团长宋佳铭在乡镇工作中 刘一舟 供图
国家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广西西部计划项目办的老师曾说:“你们是最幸运的一届,也是最不幸的一届,但肯定是记忆最深刻的一届。”诚然,九顿村虽经济欠缺,但却是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大舞台”,是培养青年最好的“训练场”。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喜欢、我愿意、我乐意,奔赴祖国条件艰苦且需要我们的地方,去那里挥洒我们的汗水,去那里书写我们的山海情。

大兴镇九顿村村委办公楼 宋佳铭 供图
青年当立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今后,我将继续接触基层,了解基层,深入基层。以群众为友,以群众为师,以“空杯心态”向基层群众拜师学艺,切实为大兴镇九顿村的居民“出得了实招”“打得开局面”,用满腔的热情、赤胆的忠心、扎实的工作、十足的干劲,在大兴镇的这片热土上,让大兴镇的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成效,乡村振兴,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