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深山“萤火”抚慰人心
我叫苏补呷,家住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梅子萍乡梅子坪村,是大连民族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也是我们村里第一个本科生。
9岁那年,我第一次走出大山独自到县城求学,第一次吃到大米饭,第一次学说普通话,第一次竞选班长……2017年我考入大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2018年成为大连民族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名本科生。
每逢假期,一回到家,我们家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许多孩子会拿着不会做的习题来找我帮忙,一来二去,我成了村里的小老师。孩子们的家长也常会到我家中做客。
我是学校书法爱好者协会负责人,为家乡的孩子们补习功课之余,我会教村里的孩子书法。我对他们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要通过一笔一画的中国字传承下去,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2021年暑假,我参加社会实践,在梅子坪村村委会给村里的孩子作一场题为“树立理想,走出大山”的主题宣讲。宣讲结束后,一个小朋友说自己第一次感受到,通过努力,大山外的世界可以与自己如此接近。
一个名叫沙尔体的小朋友说:“我想成为一名工程师,把村子也建成像大城市那样好。”
还有一个名叫何康的小朋友说:“自己想当一名火车司机,把火车开到村子,这样就能让村里人不用再坐马车牛车。”
孩子们这些天马行空的梦想,让我深受触动。我同他们讲,我走出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走回来,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
我至今记得高一那年,国家给每家每户都发了太阳能电池板,让全村百姓告别了松明照明的日子。我觉得那不仅仅是一盏灯、一束光的变化,而是我们村的希望之光。
走得越远,越明白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意义。我能从大凉山中走出去,也能走回来。我愿做深山里的“萤火”,虽然微弱,但能在暗夜抚慰人心。
未来我想回到家乡基层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做点亮家乡发展之路的一簇“萤火”。
时间:2022-06-27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 本人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宋佳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县的地苏镇进行支教。根据广西项目办的要求,本人
- 08-04
- 青春不败 映山红遍
- 7月11日,结束了最后一门考试后,安徽师范大学“映山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踏上了赴往安庆市杨桥镇的旅程,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暑期
- 07-05
- 支教不分远近,真心难能可贵
- 我记得曾经看白岩松先生写的书,书中论述了“身边的志愿行动”的重要性。如今我们社会中,太多的志愿者争先恐后地赶往祖国边远地区甚至
- 07-05
- 关爱留守儿童,展现π递数学情
- 拜伦曾说过:“百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拥有青春的时刻,每个青年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主张。
-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