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履行青年责任

“沉浸式”党史学习实践团分别访谈了作为医疗兵参与抗美援朝的王洁岩奶奶和辽沈战役特等功臣梁士英烈士的孙女梁丹丹老师。我作为小队的拍摄人员参与了整个访谈后,原来以为遥不可及的“红色精神”、“红色故事”,在访谈学习中仿佛让我置身其中,感悟颇深。
青春献给祖国,让青春更加靓丽。

我们跟随带队老师来到了抗美援朝战士王洁岩奶奶的家,王奶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铮铮铁骨。虽然奶奶王年事已高坐在轮椅上,但是英姿飒爽的气质是不被风雨沧桑所磨灭的,反而沉淀下来变成一种英雄气概。王奶奶的女儿向我们展示了奶奶获得的三枚勋章,第一枚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党七十周年勋章,第二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五十周年勋章,第三枚是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勋章。这三枚勋章所承载的意义和传递激发的爱国热情,早已超越了本身的价值,让人肃然起敬。

王奶奶在16岁就加入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医疗队,当时的医疗环境很艰苦,“没有消毒工具,如果想要把纱布消毒,只能用开水烫”。回想自己,作为一名出生在21世纪的医学生,这种艰苦的医疗环境是我体会不到也想象不到的。16岁的自己,年少懵懂,在国泰民安的中国肆意生长。殊不知,这国泰民安的盛夏,都是前辈们用双手换来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让我记忆尤新的还有王奶奶照片簿里面的两张集体照片。第一张是战前拍的,照片中的每一位战士都是正言厉色,没有笑意。第二张是战争结束后,每一位战士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花开了,我们胜利了。王奶奶的女儿还向我们展示了王奶奶写的抗美援朝回忆录,泛黄的信纸上记录了王奶奶对献身中国革命的决心,记录了王奶奶对牺牲战友的悼念,这不仅仅是并肩作战的战士,还是生死与共的伙伴,这种革命友情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生命献给国家,让生命更加伟大。

在古塔区的北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一条街叫做士英街,这条街就是为了纪念爆破英雄、特等功臣—梁士英命名的。我们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拜访了梁世英烈士的孙女梁丹丹老师,并听她讲了梁世英烈士的英雄事迹。

1947年6月在攻打昌图的战斗中,梁士英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用一挺机枪打垮了两个排的敌人,掩护战友打开突破口。1947年冬,攻打彰武时,我军被敌人火力压制,伤亡不断增加。紧急时刻,梁士英从阵地左侧的土包上用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再次立功。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梁士英调到3营8连5班任战斗组长,1948年10月,辽沈战役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战士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

梁士英烈士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他那英勇无畏的行动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赢得了千百万人的敬仰,他时刻为国、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值得我们铭记,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深受浓厚红色文化氛围的熏陶,被革命先烈的优秀精神品质所折服。作为医学生的我也会带着这份红色精神,奉献祖国,发光发热。
时间:2022-06-27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 本人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宋佳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县的地苏镇进行支教。根据广西项目办的要求,本人
  • 08-04
  • 青春不败 映山红遍
  • 青春不败 映山红遍
  • 7月11日,结束了最后一门考试后,安徽师范大学“映山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踏上了赴往安庆市杨桥镇的旅程,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暑期
  • 07-05
  • 支教不分远近,真心难能可贵
  • 支教不分远近,真心难能可贵
  • 我记得曾经看白岩松先生写的书,书中论述了“身边的志愿行动”的重要性。如今我们社会中,太多的志愿者争先恐后地赶往祖国边远地区甚至
  • 07-05
  • 无远弗届,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 关爱留守儿童,展现π递数学情
  • 关爱留守儿童,展现π递数学情
  • 拜伦曾说过:“百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拥有青春的时刻,每个青年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主张。
  • 07-05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