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也要讲清楚书法的皮肉与筋骨

有个在某兴趣班学过书法的小朋友在书法课开始之前很兴奋,要展示给我们看他的水平:写横的时候毛笔应当怎样转,哪一处需顿一下,哪一处需提起来,写竖的时候又应当怎样,等等。我说:“你学的是颜真卿吧,我看这些笔画的样子就知道了。”
他很开心,认为我是表扬他。我当然不是在表扬他。颜真卿的楷书被很多书法大家认为写出了盛唐气象,极其完美,让无数初学者苦临数年仍不得精髓却也乐在其中。好的楷书即使放大至脸盆大小依旧端庄,丝毫不散乱,但是看他的字:无需放大,站都站不稳,只是某些笔画有一点颜体的皮肉相。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很多人学书法是奔着笔画去的,很多老师重点教怎样写好笔画的形状,很多人欣赏书法关注的不过是“这一捺很有气势”之类的东西。至少在我观察到的范围里面,少有人评价:“这个字的结构真好”,字的间架结构乃是书法艺术的筋骨,筋骨不存,皮肉焉附?

支教这几天,除了科学课,我还讲篆刻,诗书画印为文人四艺,要懂印先要懂诗书画。

我认为,书法入门不应该局限在唐楷,更不应该只盯着颜体。书法入门应当有两大任务:一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知其所以然;二是训练学员对毛笔的掌控能力,知其然。如果只盯着少数几种字体看,没有对比,怎么培养审美能力,怎么透过皮肉相看到筋骨相呢?

筋骨相的形成以书者的思想为依托。比如汉代的隶书《礼器碑》,冲天的尖锐“燕尾”用略向下的圆润“蚕头”来平衡,体现出当时书者强烈的书法表现欲,而整体端庄扁平的结构,则体现出时人对毛笔用法的稚嫩探索、对文字的敬畏。比如怀素和尚的狂草《自叙帖》,如大江大河波涛滚滚,这是扎实的欧楷基本功给他的底气,浩瀚的精神世界给他的意气。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厚重处浑朴苍穆,细劲处筋骨凝练,转折处有化繁为简,也有杀笔狠重,连绵处又痛快淋漓,江河直下,笔法之丰富令后人望尘莫及,但每个字蕴含的思想都一样:悲愤。

筋骨相形成以后,才可以形成皮肉相。欧楷险绝,褚楷空灵,颜楷厚重,柳楷遒劲,同为唐楷,但是这四种字体的间架结构有明显的区别,单说走之在某一个字里和其他笔画的空间关系,不同字体就有不同的答案。书法家写出来的笔画必须服务于他心里的间架结构,如果把褚楷的笔画放到欧楷的结构身上,那会形成一种看着就别扭的字体。筋骨是根本,皮肉是从筋骨上长出来的。

我一直盯着楷书讲,因为我认为,要体悟书法的筋骨相,要想透过皮肉相看到筋骨相,应当从正书入门。正书是指篆书、隶书、楷书,是书法的“站”。行书为“走”,草书为“跑”,在我看来都不适合给初学者书法审美打基础。曾有老先生携草书作品请当代草书大家林散之指教,散翁一张一张认真翻看,只点头不说话。老先生走后,林老说:“这个人还在门外转。”他说如果来访者是小青年,他一定毫不犹豫让他刹车,赶快写楷书。但老先生走了一辈子弯路,叫他从头练楷书,一则使其难堪,二则为时已晚,故只能缄口不言。入门是刚开始,不是已经走了很久弯路,当然应该从正书入门,而以我国书法教育的现状,能接触到楷书教育已经算造化,就不要奢求篆书和隶书了。

现在很多人只看皮肉相不看筋骨相,这不是好事。曾有同学给我看他设计的印章稿,是一幅细朱文的“禅定”,为了体现他的美术功底,“禅”字的右边一半被抽象成灯笼,那一竖正是灯笼的穗子,弯斜作风吹状,且下面半截留白,表示悬于半空,我说你这叫什么禅定呢?风吹就动,悬空不宁,只管好看,不顾内涵。
时间:2022-06-22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 本人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宋佳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县的地苏镇进行支教。根据广西项目办的要求,本人
  • 08-04
  • 青春不败 映山红遍
  • 青春不败 映山红遍
  • 7月11日,结束了最后一门考试后,安徽师范大学“映山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踏上了赴往安庆市杨桥镇的旅程,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暑期
  • 07-05
  • 支教不分远近,真心难能可贵
  • 支教不分远近,真心难能可贵
  • 我记得曾经看白岩松先生写的书,书中论述了“身边的志愿行动”的重要性。如今我们社会中,太多的志愿者争先恐后地赶往祖国边远地区甚至
  • 07-05
  • 无远弗届,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 关爱留守儿童,展现π递数学情
  • 关爱留守儿童,展现π递数学情
  • 拜伦曾说过:“百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拥有青春的时刻,每个青年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主张。
  • 07-05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