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年,苦又何妨,以历史为窗述家国情怀

一条笔直的柏油路将绿油油的“草原”一分为二,夏风涌起,绿色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这条路的尽头,即我支教所在的地方——西湖镇迎水村马付小学。我们的队伍以青春命名,也许很少有人会把青春和老师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但是这个夏天,我就把自己的一部分青春洒在这里,用我自己所学浇灌这群与十年前的我如此相似的花朵。十年前,当我邂逅那些年轻的老师时,他们述说的历史使我心潮澎湃;十年后,便是一个轮回,我站上讲台向台下的孩子们传授历史。或许是因为十年前的邂逅,或许是因为上讲台时孩子们喊的“老师好”,在这讲台之上我有股由衷的自豪感。这些孩子们和我就如同十年前我和那些年轻的老师一样,亦师亦友,我的收获进步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开窗明史,播种幼小心灵

“老师,秦始皇很厉害吗?”“当然呀,十三岁登基,统一中国……”一个小男生问了一道和我十年前同样的题,正是这个问题开启了我对历史的渴望,我也像十年前那位老师回答我一样回答他;十年后,这个问题再一次出现在我的学生口中,我相信,这将是他对历史感兴趣的开始。

看着讲台下孩子们投入的神色以及熠熠发光的眼睛,我知道我成功了!这里艰苦的食宿环境,远离城市的繁华……这些所谓的苦头在这一刻都被孩子们的热情所融化蒸发。天气干燥又如何,食物粗糙又如何,此时此刻我知道我并没有白来,我在他们心里种下了历史启蒙的种子。

而这里又是阜阳西湖镇,有浓厚的历史底蕴。“老师您知道我们这里的历史人物吗?”“知道啊,姜子牙、管仲等等,对了,文豪欧阳修还在这写过很多文章呢。”与其说是我在上历史课,倒不如说是在交流讲故事。一方讲台,几十张课桌,不过是我们交流的平台而已,看着教室里孩子们洋溢着知识的欢笑脸庞,下课后仍互相交流、回味历史,我就觉得起早贪黑的苦都是值得的。

巧述党史,浇灌家国情怀

“我和你们说,家里有两个人掐架,一个外人来插手,是不是要先把外人打走?”这段话是以浅显的语言介绍抗日战争,毕竟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历史再如何有趣也无法用高级的词汇语言表达让他们理解,有时候朴实无华的语言反而可以表达出真情实感。果不其然,直白的语言立刻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略显吵闹的教室却有些温馨。

时政大事对于他们来说太过遥远,关于党史的小故事反而可以引导他们的价值导向。这里的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正确引导,一节党史课足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塑造家国情怀的引子。我很荣幸,也很庆幸能够把党史知识传授给这些孩子们,愿他们能接过大旗,再续辉煌事业。

一张薄纸,承载远大志愿

很多孩子小时候就立下了许多的志向,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梦想着以后所从事的行业、所做出的成就。我们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自己写下对自己二十年后所说的话,“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考上好的大学做一个白衣天使。为人们治病,救死扶伤。加油!我自己。”“20年后的我你还好吗?你考上清华北大了吗?你知道弟弟多少岁了吗?你学医了吗?”小朋友们的思想很单纯,梦想很简单,医生、教师、警察……回想十年前的我也是这般立下志向,如今梦想已成大半。他们写下的志向不仅是仅是对自己未来的憧憬,更是一个接力棒,传承梦想伟大志向的接力棒。

不知不觉,来到迎水村支教已有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我采访了村支书,与家长交流教学心得,采访老农,但唯独上的这节历史课让我印象最深刻,不仅是因为引起了我十年前的共鸣,而且我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历史不只是一个个故事,它承载了很多。当小朋友们喊我“老师”期望学历史的时候,我知道,青春值得!吃苦值得!支教值得!
时间:2022-06-06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 本人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宋佳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县的地苏镇进行支教。根据广西项目办的要求,本人
  • 08-04
  • 青春不败 映山红遍
  • 青春不败 映山红遍
  • 7月11日,结束了最后一门考试后,安徽师范大学“映山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踏上了赴往安庆市杨桥镇的旅程,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暑期
  • 07-05
  • 支教不分远近,真心难能可贵
  • 支教不分远近,真心难能可贵
  • 我记得曾经看白岩松先生写的书,书中论述了“身边的志愿行动”的重要性。如今我们社会中,太多的志愿者争先恐后地赶往祖国边远地区甚至
  • 07-05
  • 无远弗届,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 关爱留守儿童,展现π递数学情
  • 关爱留守儿童,展现π递数学情
  • 拜伦曾说过:“百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拥有青春的时刻,每个青年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主张。
  • 07-05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