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调研团队赴苏州开展文旅融合实地考察 助力中国文化“出海”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03-1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调研外国游客对中国文旅体验的真实需求,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3月7日至9日,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迎四海宾朋 共筑文化出海梦”调研团队赴苏州开展实地考察。团队走访山塘街、东方之门、金鸡湖等标志性景点,采访多位外国游客,结合访谈与影像记录,系统梳理国际视角下的中国文旅发展机遇与挑战。

千年水乡展魅力,国际视角探需求
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以其“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吸引着全球游客。调研团队在山塘街古巷、东方之门现代商圈及金鸡湖景区,先后采访了来自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的游客。一位俄罗斯游客表示:“苏州的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形成奇妙对比,东方之门的夜景让我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活力。”此外,多位受访者提到,苏州大学主楼的历史建筑群令他们印象深刻,“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中国教育的深厚底蕴”。

在文化体验方面,团队发现,传统表演、移动导览应用和互动式非遗工坊最受外国游客青睐。一位法国游客坦言:“手机应用的实时翻译功能让我能自主探索景点,但部分标识的英文翻译仍需优化。”
 
 
痛点直击:语言、饮食与历史叙事的国际化挑战
通过深度访谈,团队提炼出三大核心改进方向:
1.语言服务精细化:多数受访者反映景区英文标识不足,餐饮菜单缺乏直观图解,导致点餐困难。一位俄罗斯游客分享:“在餐厅遇到的外国夫妇因语言障碍险些放弃用餐,幸好有热心店员协助。”
2. 饮食文化科普化:嘉兴粽子的成功案例(团队此前调研成果)显示,结合非遗技艺展示与试吃体验能有效拉近国际游客与中国饮食文化的距离。然而,苏州部分传统小吃因名称抽象、配料陌生,令游客望而却步。
3. 历史叙事生动化:尽管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深厚,但外国游客普遍认为解说内容偏重年代数据,缺乏故事性和情感共鸣。德国游客Lisa建议:“用短视频还原历史场景,或在TikTok平台发布趣味文化禁忌科普,会更吸引年轻群体。

创新方案:科技赋能与文化护照激发参与感
针对上述问题,团队提出实践性建议:
AI工具与传统服务并重:开发多语言AR导览系统,同时培训景区多语种志愿者,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文化探险护照”计划:游客集章打卡后可解锁茶道、书法等体验课程,增强互动性与获得感。
短视频矩阵建设:联合高校制作“一分钟读懂苏州”系列短片,在Instagram、微信等平台投放,覆盖国际主流社交群体。


调研延续:从嘉兴到苏州,讲好中国故事
此次苏州调研是团队继嘉兴月河街区考察后的又一重要行动。团队负责人表示:“两次调研形成互补——嘉兴侧重非遗美食推广,苏州聚焦古典与现代融合。未来我们将整合数据,为文旅部门提供系统性建议。”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还手持学院队旗与外国游客合影,俄罗斯游客Anastasia欣然参与并感叹:“这些小巷里的市井生活,让我看到了课本外的真实中国!”


结语:以文旅为桥,促文明互鉴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调研团队始终秉持“学术服务社会”的理念,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为中国文化“出海”提供数据支撑与创新思路。团队成员表示,下一步将撰写详实报告,并联合景区开展试点项目,助力中国文旅高质量发展,向世界传递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的中国声音。
 
作者:李若晗,刘丰纬 来源:李若晗,刘丰纬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调研团队赴苏州开展文旅融合实地考察 助力中国文化“出海”新征程
  • 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无烟青春 健康同行”活动
  •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微宣讲活动
  •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国防之光,照亮未来”主题手抄报活动
  • 三元学社开展“种下一个春天”植树节活动
  • 我院积极参加“与优雅携手·向美好启航”校园健步走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