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来自天津商业大学挑战杯竞赛团队的“绿色守望者”小组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矿精诚科技集团和中煤西北能源有限公司,围绕“矿山开采后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开展深度调研。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数据采集等方式,对话企业环保负责人与技术专家,探索矿山修复的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实践,为青年科研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鲜活案例。

聚焦痛点:从“资源开采”到“生态反哺”
矿山开采曾带来经济效益,却也留下生态伤痕。团队成员赵程成在采访中提问:“矿后土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修复治理情况是怎样的?”中矿精诚科技集团吴总回应称,该企业自2起推行“边开采边治理”模式,通过土壤重构、植被恢复、水系净化三重技术体系,同时采用降低碳排放主要手技术手段,实现了生态修复。对于中煤来讲,工程师曹宇先生称,中煤集团累计投入环保绿化富康资金50多亿元,借款30多年以来用于生态治理,修复,投入多达20多亿元,复垦了4万多亩土地。在矿区周边,造林6万多亩矿区拍土厂,复垦区植被回复率达到95%以上,远高于约地貌不足10%的覆盖率。

技术突破:科技赋能绿色转型
团队成员重点考察了平朔集团的复垦区建设。工程师曹宇先生介绍,以平朔集团为例,在复垦区建成了智能温室、日光温室、矿史博物馆和人工湖,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已出具规模,平朔安太堡矿也被国家列为了土地复垦野外观测基地和土地复垦教学实践基地。相关市场发展比较可观。“这些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为同类矿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成员耿欣玉在记录中写到。


青年视角:理论与实践碰撞
在修复示范区,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土壤采样、水质检测等环节。团队成员贾中正感慨:“课本上的生态修复理论在这里‘活’了起来。企业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具体行动,让我们看到产学研结合的更多可能性。”企业方也表示,青年学子的创新思维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计划联合高校设立生态修复联合实验室。 此次调研不仅是挑战杯团队备赛的重要实践,更成为青年学子对话行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课堂。团队计划将采访成果转化为研究报告及采访纪录片,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关注矿区生态治理。

编辑:张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