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对小学语文课标目标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4-09-1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林 欣

一、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 越来越重视学段衔接

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特点,合理、科学的设计出小学的三个学段,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行动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的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①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文《过桥》,课标仅要求学生掌握好会熟练朗读、认识字词即可,并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其中含义。

② 四年级的课文《观潮》,在课文的后面就会有一系列对课文钻研的要求:背诵3-4段(精彩段落)。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钱塘江大桥的?你的脑子有什么画面?以及与《浪淘沙》这首诗关联等一系列对课文的拓展思考。

这就体现了第一学段到第二学段的深入与拓展。从仅仅要求你识字与写字到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你可以把握文章主要情感,积累优美词句、精彩段落。体现出小学课标的学段要求依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而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特点。

  1. 优化课程设置(跨学科教学)

《观潮》: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向学生介绍了钱塘江地形以及形成原因。

《爬山虎的脚》:与科学知识相结合,要求学生写一份植物观察日记,并科普了两种观察记录的方法(图文结合、做表格)。

这些教材中的内容都设计了多种类型知识,实现了跨学科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深刻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1. 注重与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增强文化自信。

如人教版一年级课文《人之初》、《古对今》;二年级课本《曹冲称象》、古诗词《登鹳雀楼》;三年级《司马光》;四年级《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等。

这些古代传统故事贯彻落实在整个小学课文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起本国的文化自信。

  1. 与社会主义爱国文化、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相结合

   如人教版课文在一年级上册的首页插画便是56个民族的插画,并写上“我是中国人”的大字。这便是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怀。

同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延安,我把你追寻》、《刘胡兰》等课文中则凸显了红色革命精神。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

  1. 语言运用

从不同学段的培养要求来看,培养学生逐步积累,梳理和整合培养良好的语感;正确的拼读和默写出文字。如一到六年级的课文后都有本篇文章的生词与短语。

  1. 审美创造

通过学习、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以及有创造美的能力。就如课本中的“语文园地”经常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感受写作之美。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西安市“匠心传艺,薪火相传”非遗博物馆参观社会实践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