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滇南 | 瞻仰庆来故居:踏寻先贤足迹,凝聚奋进力量 为纪念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数学先驱
熊庆来先生,深入了解熊庆来先生的精神和风范,激励更多青年学子传承和弘扬熊先生的治学品格、为人风范和爱国情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7月13日下午,东南大学七彩滇南实践团与庆来学校团学骨干一同前往弥勒市朋普镇瞻仰熊庆来先生故居。
故居简介 熊庆来故居,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朋普镇庆来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占地1055平方米。熊庆来故居由大门、中门、书房、客厅、耳房、正房、厨房、寿堂、祠堂等组成,坐西面东,有大小四院,砖木结构,是传统四合院建筑。整个建筑根据地形呈不规则构架,是研究滇南民族地区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红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和基层党员教育实训示范基地。
溯源先贤 在
熊有瑾老师和
陈力勤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与庆来学校团学骨干一同参观了熊庆来先生的故居,设身处地地感受和体悟熊庆来先生的精神和风范,在实地课堂中增长才干,坚定信念。同学们一同观看了《先生熊庆来》纪录片,参观了熊庆来陈列室,许多先生生前使用的老物件都展现在大家面前。那一张张手迹,一部部著作,如一部无声的电影般从众人眼前放映而过,熊庆来先生为学术奔波的身影隐于其间,将大家带入到那一段充满曲折的峥嵘岁月。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庆来学校团学骨干在熊庆来先生雕像前举行了小型
纪念仪式。东南大学数学学院与庆来学校的学生代表为熊庆来先生的雕像敬献花束。鲜花向阳盛开,不仅代表着同学们对熊庆来先生的缅怀和致敬,更寄托着熊庆来先生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厚望。
七彩滇南实践团组织庆来学校团学骨干在熊庆来先生的雕像前开展
“时空对话”主题朗诵,一同感悟熊庆来先生在数学研究和办学兴教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是夜空燃起的星火,是山野大雾里的灯,而我,寻光而来”“他是暗夜里的一簇星火,照亮漫漫前路”,同学们的朗诵声在故居内一遍遍回荡,仿佛与先生百年隔空对话,激励同学们传承和发扬先生报效桑梓的家国情怀和潜心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
最后,实践团组织开展了
"乐学速记"小课堂,将现场的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对熊庆来先生“
求学”和“
治学”方面的知识进行记忆,在限定的时间内顺次向组内的同学进行复述,最终记忆知识点多的小组获胜。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同学们得以增强对熊庆来先生生平事迹的了解,寓教于乐,寓教于心,为此次故居之行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

口述历史 为进一步地了解熊庆来先生的生平故事,深入学习先生严谨治学、教育报国的精神,7月15日,七彩滇南实践团成员一同前往昆明拜访熊庆来先生孙女
熊有瑾老师和孙女婿
陈力勤老师。在这里,许多尘封多年的老照片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同学们接过厚重的老相册,每翻开一页都是一段历史,无声的历史透过泛黄的照片传递出来,照片的颜色虽已褪去,但历史的痕迹仍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
两位老师将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一段段鲜活历史通过口述的形式为大家所知。
熊庆来先生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将精力与心血投入到数学研究与教育中;他热爱祖国与乡土,三次出国求学,又怀着报效“桑梓”的热情与爱回到云南这片土地上,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
结语 正是因为有熊庆来先生这样一批伟大的数学家、教育家,在艰难困苦的开创时期,
严谨求实、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矢志报国,我国数学学科才得以从当年的蹒跚学步发展到如今的阔步前行。新一代青年人当不负这美好盛世,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
科技报国的优秀品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着眼国家战略需求,成为兼具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