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军人底色,彰显使命担当。“最美退役军人”是一面鲜亮的旗帜,也是广大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缩影。在一个个新的站位上,广大退役军人保持着军队培养出的血性、品德和素质,担当作为、奋斗奉献,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答卷。7月10日下午,成都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艺术学院乡遇·籽籽同心社会实践队走进攀枝花市米易县中山村,探访“最可爱的人”。
盛夏的七月对于攀枝花的果农来说正值忙碌之际,因此实践团队只探访到一位退队老兵。在中山村村队长的带领下,团队去到了孙正香爷爷的家里。孙正香,1950年出生于攀枝花米易县,1976年入伍参军,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退伍返乡。
图为实践团队为孙正香爷爷拍摄的照片
进入到孙爷爷的家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地晒干的高粱,接着是靠在墙边沾满泥土的一排鞋子。一进门,孙爷爷就招呼大家里面坐,等所有人落座后自己才坐下。实践团队向孙爷爷说明来意后,他十分高兴为大家讲述军人时期的自己。
图为村队长为实践团队介绍孙正香爷爷晾晒的高粱
“当时家里贫困,跟着共产党走有希望。”1976年,孙正香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入伍,先后分配到贵州和福建。谈到最为深刻的事情,就是在福建兵工厂生产武器弹药、维修大炮坦克,保障参战部队的作战需要。五年军队时光,养成的不仅是军队的纪律性,还收获了军旅友情,更重要的是坚定拥护共产党,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退役不褪色,返乡再出发,退伍回到家乡后,孙正香也积极响应当地政府政策,1982年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种植甘蔗、烤烟、芒果。发展农业的过程固然艰难,但他始终坚信“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勤劳创造美好生活”,踏踏实实做一个辛勤的农民。1989年参与中山水库的修建,为乡村建设努力奋斗。同时,他也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一直照顾自己年迈孤老的二伯。
图为孙正香爷爷和他的二伯的合照
县政府也积极作为,深入贯彻退役军人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优待对象确认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及家属的合法权益,定期核查确认,并且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
图为乡队长为孙正香爷爷核对退伍军人信息
“国家建设特别美丽,看着你们这一代生活得越来越好,我也真的很高兴你们来看我”,孙正香对实践团队说。此次探访也给我们新时代新青年带来了诸多的感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坚韧与勇气并存的新时代好青年;倾听退伍军人,学习优秀品质的同时也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关爱。
退伍不褪色,返乡再出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退伍军人们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成都外国语学院 国际传媒艺术学院 赵佳怡
来源:成都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艺术学院乡遇·籽籽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