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中学子三下乡:追历史古今,溯五禽源流
安中学子三下乡:追历史古今,溯五禽源流
7月1日电(通讯员钱亦然 石婷婷 谢雅茜 魏佳鑫)亳州,古称谯城,位于华夏中原之腹地,昔为商汤故都,承载着千年帝王的辉煌记忆。古城风韵犹存,青砖黛瓦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涡河穿城而过,水波不兴,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与变迁。亳州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摇篮,更是曹操、华佗等名人的故乡,他们的故事如同那悠悠涡河水,流传至今,滋养着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
亳韵千年五禽·非遗健康同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于7月1日前往了亳州当地国家级五禽戏传承基地,拜访了五禽戏协会的主席们,聆听了掌门人五禽戏第58代传人周金钟老师的《浅析五禽戏与四季养生》讲座通过对五禽戏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耳熟能详的五禽戏首创者华佗谈起,追溯源流。神医华佗让人惊叹于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医术,理论实践亦是面面俱到,方药手术更是创建了里程碑式的高峰;更让人敬仰的是其精神的高度,是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更是不恃权贵的尊严与坚持,还是是博爱众生普济天下的医者仁心,都凝聚于其一人。
华佗的一生是传奇的,更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瑰宝,更创造性提出五禽戏这一独特养生功法,“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通过对于虎、鹿、熊、猿、鸟生动姿态的模仿而形成的导引术,所蕴含的是深刻的中医哲学基础,人与自然相和谐这一理念早已于华佗心中开花结果。如今,人们所学的不应仅仅是动作,更应该关注思考每一个动作的背后的含义、用处。当明白了五禽戏的理论基础,认识到五禽戏所对应的五脏,更深入的理解了中医中人与自然间密切的关联性,就更能在习练具体功法时注意到正确的习练部位、习练方法和动作要点,更精准的把控细节,针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习练最适合自己的养生之法。
五禽与五脏密不可分,而五脏又与天地相呼应,人体的生长化收藏也于一年四季的生长化收藏紧密相连,所以在“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这一说法同样适用于养生。顺应季节变化,习练五禽戏,调和阴阳平衡、协调脏腑气机,以达到气血充盛、经络畅通的健康状态,便是五禽戏希望带给人们的养生观念。
一场讲座逐渐深入,学生们起初对于亳州五禽戏的了解如同被迷雾蒙住,朦朦胧胧瞧不真切,而随着老师的讲述,迷雾渐渐退散,露出真实的轮廓。实践团的成员们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紧接着便是身体上的切身体验了。
学子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以虎戏为主要内容开展了详细的习练。整体集中学习了虎戏的大致动作的同时,揣摩每一动作时真实的虎情况以便于学生理解动作细节处理的原因。之后,周金钟老师针对出现的大多数问题来示范规范动作,并讲解手势及肢体位置的各种细节,老师逐一指导规范学生存在的问题,使虎戏对于骨的拉伸效果达到最好。在专业教导、汗水的见证下,同学们的动作越来越接近标准,熟练程度也越来越高,感受着虎戏的效果。在身心共练之中,体悟着这从历史中走来的养生功法。
在历史的涤荡中,人民的认可下,亳州华佗五禽戏历久弥新。养生观念日益高涨的今天,科学的养生更是可贵,亳州华佗五禽戏不仅仅是受众广泛、效果显著,更是蕴含中华千百年来的智慧。五禽戏包含的保健价值极高,《华佗传》中记载: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而其文化价值更是古代中华人民的智慧可惜的是大多数习练者多为中老年人,青年习练者占少数,而养生不能是因老而养,而应该是持续的过程。实践团作为大学生群体以一颗探索学习的心,来到药都亳州,揭开亳州华佗五禽戏神秘的面纱。学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更深层次地体悟着这古城、古韵、古法,从身心灵各个角度全方位学习五禽戏这一养生功法,更是将五禽戏带入到大学生的视野之中。
作者:钱亦然 石婷婷 谢雅茜 魏佳鑫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