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来自语言文化学院的“非遗有声,振振有瓷:面向'一带一路'的陕西耀州瓷文化'多模态中文读物'编写与推广”科研小组推出了首部以耀州瓷为题,主要面向外国读者的“多模态”汉语读本(《耀州瓷堂》)。
“多模态“是指多种感官信息交互作用的信息传达方式,如图像、文本、音频的结合。《耀州瓷堂》便是将文本、图片、“有声书”相结合,同时刺激读者的多重感官。
将“有声书”引入汉语教学与文化推广是这部读本的一大创新点。“广播剧、播客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耳边新宠',所以我们想,应该把汉语读本从故纸堆里解救出来,期待这一选择能让耀州瓷文化年轻化、国际化”项目负责人郑雨昕如是说。

《耀州瓷堂》主要讲述了“秦禾”一行人在“耀州瓷堂”学习制瓷的冒险奇旅。书中每一个生动有趣的设定都源自耀州瓷文化,如“十里红窑(十里窑场)”、“飞刀刻花(刻花技艺)”、树锐堂长(以孟树峰先生为原型)。创作团队还在每一章结尾附上了文化科普和汉语知识讲解,力求宣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目前,《耀州瓷堂》图文正在微信公众号“耀州瓷堂那些事儿”连载,同名有声书也通过在喜马拉雅平台“耀州瓷堂那些事儿”推出。此外主创团队在抖音账号“耀州瓷堂那些事儿”与读者实时互动。
编写读本要有创意,更要细心、耐心。为编写出更适用于汉语国际教学实际的读本。创作团队收集了上百份来自外国学生的调查问卷,走访了本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五名教师。分别从师、生两个视角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所需所痛。

此外,为深入了解耀瓷文化,科研团队于4月27日赴陕西省铜川市耀州窑博物馆,耀州窑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

讲解员李女士说“耀州窑博物馆有藏品一千二百余件,这不仅是铜川的财富,更是中国的乃至世界的宝物……目前展馆讲解人员仅有5、6人,暂无外语讲解服务,宣传部门有待完善,我们期待着耀瓷被更多人看到。”这让小组成员金阳、焦诗雨、皇甫世雪等人都深受感动。

目前《耀州瓷堂》实体书已经进入内测阶段,在此过程中,团队蒙受校内外无数热心人士的支持。小组成员金阳同学动情地说:“我们盼望着让‘耀堂'早日进入汉语读本市场。让耀州瓷带着我们的热切,站在国际的舞台上,把千年的故事,慢慢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