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心护童 溺不再来
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将防范小学生溺水纳年度专项行动,为了更好的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激发大学生立志学有所成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建设的强大斗志和决心。在暑假期间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组成的“盛夏童安,拒做孤泳者”防溺水调研团有序开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深入实地,所行所见
这个暑假,为响应国家安全教育政策,“盛夏童安 拒做孤泳者”调研团的实践队员们分别前往粤东西北的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重点了解所在地区农村的防溺水设施建设,安全警告标识的建设等,并对所在村的小学生及家长进行了访谈调研,从中了解到当地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和农村防溺水安全保障体系现状的具体情况。
经过调查,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水域较多且复杂的地区,村委们在水域方面所建立的设施是比较完善的,有的农村会投入资金安装语音警报系统,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但也有一些农村的警示标语牌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换新。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家长很重视对孩子的防溺水教育并为其投入资金,报名相关游泳课程,小学生们对于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学习程度较浅,防溺水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农村可供游泳的安全水域较少。防溺水方面的工作还需任重道远。
在每年的暑期期间,一些农村的村委会和慈善机构对接,组织大学生落户、回校宣传防溺水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通过农村学子的优秀模范作用,带领小学生们积极了解防溺水安全教育内容,拓展小学生们溺水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减少小学生的溺水事故。
深入陪伴,普及教育
该次调研深入村民家中,同小学生及监护人进行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对防溺水知识的了解程度,发现小学生未掌握游泳技能、缺乏技能训练与自救措施、应变复杂情况能力不足的情况占调研数据半数以上;家长和学校对于孩子防溺水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所在村救援方式和防溺水保护措施偏差、缺乏相对安全可供游泳的场所等,都是造成青少年溺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小学生安全意识匮乏、危险意识警惕心弱、自我表现力强、盲目自信等,这些由自身心理所造成的隐患也是不可忽视的。调研所得结果,并不只是为了一份文献报告,更重要是为了向社会机构,政府、国家建设提供一份更明确的调查报告,为防溺水调查研究添砖加瓦。
该次调研利用大学生假期返家乡的机会,组织大学生防溺水实践调研团,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参加专项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锻炼学生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还能更好地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和需求,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此外,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给农村地区的干部带去思悟,重视农村地区防溺水教育,了解更多防溺水知识,提高社会的安全教育普及,减少安全隐患。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调研成员们走出校园切实调研小学生防溺水问题,对问卷理性分析,从调研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调研报告的形成不仅是成果的体现,也是成员们一次面向、分析社会问题的重要成长经历,更是为建立和完善广东省防溺水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有数据和理论支撑。在每户调研的最后,实践队员提醒家长们要重视对小学生们的防溺水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对孩子的管控及教导,时刻敲响安全警钟,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水无情,人有情”,“盛夏童安,拒做孤泳者”调研团的成员们根据文献基础上,将对该专项社会实践的调研结果加以求证补充,不断完善小学生防溺水教育的调研报告,提高调研报告的实效性,充分反映广东社会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群众意愿,造福于社会,造福于群众。
作者:邱炜楠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