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社会实践全体队员在烈士陵园前合影。通讯员 曾欣宇 摄
百步阶梯·坚强自立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南化塘烈士陵园的入口处,是百步阶梯。实践队员们安静严肃地踏入这个庄重的场地,一步一步,坚定而有力。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队员们首先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许昶、许致远、陈静、贾如冰……一个个烈士的名字出现在眼前,十分深刻。“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烈士纪念碑的熊熊火炬,让实践队员们想到了这些英雄们如火的目光。讲解员介绍:革命烈士许昶是南化塘镇盐池村人。幼年在家读私整,后考入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1927年9月,由燕若痴、赵登诚介绍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省立第十一中学毕业回到家乡后,宣传新三民主义,倡导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呼吁解放妇女。1932年冬被国民政府南化区区长赵茂凯所派密探暗中跟踪,不幸被捕,在土家河窑沟王家大院被活活打死。许昶为革命献出了29岁的年轻生命。听到这里,社会实践队员们不禁感叹道:“他的生命永远停在了最青春、最绚烂的年纪,成为年复一年更多新生生命的红色榜样。”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向革命烈士致敬。通讯员 任思睿 摄
星火燎原·信仰之基据讲解员讲述,南化塘镇是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1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328位开国将帅浴血奋战过的红色古镇,这也是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选择南化塘追寻红色记忆的原因。得到讲解员的邀请,实践队员们进入陈列馆参观,陈列馆中收藏有200多件战争遗物,展示了近300位在南化塘作战过的将士图片,收录10余张红军、新四军、八路军在鄂豫陕及南化塘的作战图。社会实践队员们感叹道:“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带血的屠刀所吓倒,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拿起枪杆子,开始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武装斗争。”讲解员继续补充道:1929年秋,中共南化支部书记许昶,在南化盐池塘创建了南化赤卫队,点燃了以革命武装对抗反革命武装的星星之火。1932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在南化进行短时休整,党的群众路线与红军铁的纪律深深感动了南化人民;1934年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陕南后,创建了包括南化塘在内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听完讲解员的讲述,社会实践队员们内心的钦佩油然而生:革命烈士们为了保卫祖国,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鲜红血液染红了五星红旗,用自己的身躯抵御外敌,振兴中华。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陈列馆。通讯员 曾欣宇 摄
红军足迹·胜利曙光实践队员们在参观陈列馆时,鄂豫皖苏区红军纪律歌瞬间引起全体队员的注意。“红军纪律最严明:行动听命令,不得胡乱行;打土豪要归公,买卖要公平;工农的东西,不可拿分文;说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无产阶级劳苦群众,个个尽相亲。出发与宿营,样样要记清:上门板,捆铺草,房子扫干净;借物要送还,损失要赔银;便溺找厕所,不搜俘虏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家照此行。”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满是革命领袖的光荣领导,革命烈士的红色信仰。增我华夏浩然气,千古文化奏雄章。谁也不能否认,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改天换地的中国,更是一段浸润血泪悲歌的无价文化。
在此,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向所有革命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走进红色小镇,追寻红色记忆是一次唤醒红色基因、坚守理想信念的精神旅程。
(编辑人 黄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