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河南城建大学生开展“寻找古村落,古建筑保护”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3-08-1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古建筑是某个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链条”,但是,时至今日,大部分民间古建筑因各种原因受到损害。为了把这些历史保护好,留给子孙后代,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寻找古建筑,护传承”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2023年6月25日—6月30日在通辽市市科尔沁区滨河大街就古建筑保护展开调研。
大乐林寺,位于中国的一座古老佛寺,作为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大乐林寺古建筑的三下乡调研活动,这是一次充满意义的旅程,带给我许多珍贵的感悟和深深的思考。在这次调研中,我首先感受到了大乐林寺古建筑的恢宏气势与神秘感。站在寺庙的入口,我惊叹于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和精湛技艺。建筑物高耸入云,庄严肃穆,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无比的庄重和沉稳。与现代建筑相比,这些古建筑既没有炫目的彩虹色彩,也没有激进的设计风格,却以其简约而有力的外观,打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通过与导游的交流,我了解到大乐林寺是从唐代开始修建的,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洗礼,至今依然屹立不倒。寺庙内的殿堂、佛塔和雕刻等艺术品都体现出了古代建筑师的匠心独运。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着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繁荣与辉煌,也唤醒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惜。与此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大乐林寺古建筑凝聚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内涵。每一个雕刻、每一幅壁画都蕴含着宗教信仰和对美的追求。虽然我们不能把这些宗教信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但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内心净土的向往。在我走进大乐林寺内部的佛堂时,一股宁静和安宁的氛围扑面而来。这里的人们行走缓慢,讲话轻声细语,仿佛是在敬仰虔诚的信仰。我看到,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背景的人们齐聚于此,被寺庙的氛围所感染,抛掉了俗世的喧嚣和压力,在这里寻找内心安宁和心灵的纯净。除了大乐林寺的古建筑之美,我还被周边的自然环境所折服。寺庙被郁郁葱葱的大树和鸣蝉围绕,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我在这片宁静的山林中漫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洗涤。细细品味
大乐林寺古建筑的魅力后,我不禁思考起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些古建筑之所以能够屹立数百年不倒,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们的存在?是传承与保护的意识,还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历史的尊重?我觉得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大乐林寺古建筑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与历代修缮者的努力和后人的传承分不开。每一次的修复都在延续着古建筑的生命,让它们继续闪耀着光芒。同时,社会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也是这些古建筑能够得以保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尊重也对大乐林寺古建筑的存在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无论是游客还是研究者,他们对于古建筑的赞叹和研究,都是对古建筑价值的认同和肯定。这种认同不仅使得大乐林寺古建筑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保护,也让这些古建筑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大乐林寺古建筑所展现的是一种与宗教无关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它的建筑风格、雕刻工艺还是壁画题材,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价值。在尊重宗教信仰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这种人文精神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无论是建筑师、艺术家还是文化工作者,都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具现代感的作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大乐林寺古建筑三下乡调研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与古建筑的亲密接触,我不仅感受到了其宏伟和精妙之处,也思考到了人与文化的关系。古建筑是我们的记忆和智慧的载体,保护它们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精神文化追求的体现。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对待古建筑一样,珍视并传承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为世界的多样性和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讯员 刘世佳)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的吉祥密乘大乐林寺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吉祥密乘大乐林寺历史 

图为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讲解吉祥密乘大乐林寺历史 

图为对吉祥密乘大乐林寺进行测量 

图为向当地游客进行对古建筑保护意见的调查 

图为团队成员在吉祥密乘大乐林寺拍照留念 

 
作者:邓英风 来源:河南城建学院
  • 走进南浔古镇,探索古建筑群保护与开发之路(二)
  • 走进南浔古镇,探索古建筑群保护与开发之路
  • 河南城建大学生开展“寻找古村落,古建筑保护”暑期三下乡社
  • 河南城建学院学子三下乡:保护古建筑遗产,传承中华文化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