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中医药大学:让实践扎根大地,让中医贴近民生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沈泓健 马骏杰
  三伏天的皖北乡村,暑气蒸腾。安徽中医药大学实践队的师生们背着药箱、带着炮制工具,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支起了简易诊疗台。这是学校每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寻常一幕——多年来,学校始终将社会实践作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的纽带,让中医药知识走出校园、融入生活,在服务民生中锤炼学子本领。
  
  田间地头识药草,把课堂搬进山野
  
  “这株叶片边缘带锯齿、摸起来毛茸茸的是苍耳子,能散风通窍,但它的果实有小毒,炮制时得格外注意……”在大别山深处的药材种植基地,老师一边指着野生药材,一边向同学们讲解。实践队的“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已坚持开展八年,师生们的足迹遍布皖南山区、江淮丘陵等10余个药材主产区。
  
  队员们带着标本夹、烘干机,白天跟着药农爬坡越岭认药材、记录生长环境,晚上就在临时住处整理标本、查阅典籍。去年,他们在池州发现了一片野生霍山石斛的生长群落,及时反馈给当地农业部门,为道地药材保护提供了一手数据。“以前在课本上认药总记混,现在亲手挖过、晒过、炮制过,才真正明白‘道地’二字的分量。”中药学专业大三学生王同学的话,道出了许多队员的心声。
  
  村头巷尾送健康,让中医走进生活
  
  “张大爷,您这膝盖疼是老寒腿,我给您贴一贴咱们自制的艾叶膏药,再教您一套简单的艾灸手法……”在亳州市某行政村,针灸推拿专业的同学们正为村民们提供义诊服务。实践队带来的不仅有常规的血压测量、体质辨识,还有针对农村常见病的特色疗法——用当地产的艾草制作艾条,教村民穴位按摩。
  
  为了让服务更精准,队员们提前走访村委会,摸清村里老人、慢性病患者的情况,针对性准备药材和方案。遇到行动不便的村民,他们就背着药箱上门问诊。去年夏天,队员们在阜阳农村为一位患腰椎间盘突出的老人做了10天推拿理疗,老人疼痛明显缓解,特意让家人送来一篮刚摘的葡萄:“这些娃娃比亲孙子还贴心,中医就是管用!”
  
  校企联动促转化,用专业助力产业
  
  在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炮制与质量检测”实践队的同学们正跟着药企师傅学习饮片加工。他们不仅要观察不同火候对大黄、黄连等药材药性的影响,还要用课堂上学的薄层色谱法检测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企业里的标准比课本更具体,比如这个酒炙当归,炒到什么色泽、什么气味才算合格,都得靠实践积累经验。”带队老师介绍道。
  
  实践队与省内10余家中药企业建立了合作,学生们在企业车间参与药材清洗、切片、炮制等流程,还协助技术人员做质量抽检。去年,队员们在一家企业实践时,发现某批次连翘的干燥工艺存在瑕疵,提出的“分段控温干燥法”被企业采纳,使药材有效成分保留率提高了12%。这种“实践发现问题、专业解决问题”的模式,既帮企业解决了实际难题,也让同学们看到了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
  
  从山野采药到田间义诊,从企业实践到技术献策,安徽中医药大学的社会实践始终紧扣“中医药”特色,让学子在接触土地、贴近群众、对接产业的过程中,既巩固了专业知识,更读懂了“中医药植根于人民”的深刻内涵。这种扎根大地的实践,正让更多青年明白:中医的生命力,不仅在典籍里,更在服务民生的每一个细节中。
大学生新闻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