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砼”心筑长龙 海岛高铁托起共富大道

发布时间:2025-02-1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站在金塘岛的高处俯瞰,钢铁巨龙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穿越海峡。巨型打桩机将直径2.5米的管桩嵌入海底岩层,混凝土搅拌站昼夜不息地吞吐着建材,这座被潮声浸润了千年的海岛,正经历着沧海桑田的蜕变。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子,寒假期间,我对中铁甬舟高铁金塘海底隧道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在项目现场的实践学习中,当我真正触摸到施工现场滚烫的钢筋水泥时,“砼”这个专业符号突然有了全新的生命维度,我深刻体会到课堂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更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社会价值有了全新的认知。
    技术认知上得到全新理解。目睹灰鳖洋海域的智能打桩船作业,理解了北斗定位系统如何实现钢管桩毫米级垂直度控制;通过工程师讲解,认识到海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对断层、破碎带的预判原理。学习到海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严苛要求;掺入粉煤灰和矿粉替代部分水泥以减少水化热,控制氯离子渗透系数低于1.5×10⁻¹²m²/s以抵抗盐雾腐蚀。发现三维模型不仅能预演施工流程,还能自动计算钢筋碰撞点等知识。
    工程管理上得到全新感受。观察到项目部利用潮汐表规划海上作业窗口期:在每月大潮期间集中进行钢围堰安装,小潮时段则安排陆地预制构件运输。记录到施工现场的“网格化安全管理”,每个作业区设置“安全岛”,工人佩戴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位置。学习到泥浆净化系统的运作,钻孔桩产生的废弃泥浆经旋流分离后,75%可循环利用,剩余固化处理成绿化用土。
    职业认知得到全新重塑。曾以为设计图纸是工程的终点,现场却发现它只是起点,听现场工程师介绍,因岩层裂隙发育,设计团队需要连夜调整桩基深度,让我明白土木工程师需要“动态设计”的能力。跟随测量工程师李师傅在寒潮中监测混凝土入模温度,他告诉我:“温差超5℃就可能开裂,我们守的不是数据,是百年质量”,这种严谨让我重新定义“工匠精神”。
    在机器的轰鸣与海浪的咆哮中,我触摸到了土木工程的温度。那些曾以为枯燥的知识和公式,在支撑起跨海高铁大桥的瞬间,变成了改变家乡命运的杠杆。作为未来的土木人,我忽然懂得,我们浇筑的不仅是钢筋混凝土,更是通往幸福的共富大道。当高铁列车划破海雾的瞬间,那呼啸而过的不仅是速度与激情,更是一个古老海洋文明拥抱现代性的铿锵脚步。在这片沸腾的海域,每一粒砂石都在诉说,基建狂魔的传奇,本质上是无数建设者对土地最深沉的爱。
作者:田旸 来源:田旸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砼”心筑长龙  海岛高铁托起共富大道
  • 大学生寒假街道办事处社会实践
  • 大学生寒假街道办事处社会实践
  • 近日,盐城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张轩利用寒假时间,来到新浦街道办事处开展个人社会实践,在基层岗位上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
  • 02-15
  • 大学生寒假船务公司兼职实践
  • 大学生寒假船务公司兼职实践
  • 2025年1月10日,盐城师范学院张轩利用寒假时间,在威海怡轩船务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16天的兼职社会实践。此次实践,张轩同学主要负责公
  • 02-15
  • 河海大学:追溯水利工程脉络,探寻生态文明价值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